读书台

· 符锡
尘编千载定谁开,江左衣冠尚此台。 石上松阴虚白日,池边鸟迹认苍苔。 岂无高士谈玄在,亦有群公仗节来。 负笈独堪人巳远,春风依旧沐蒿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尘编:指积满灰尘的书籍,比喻久已废弃的事物。
  •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今江苏一带。
  • 衣冠:古代士以上的服装,也指士族、士人。
  • 石上松阴:石头上的松树阴影。
  • 虚白日:形容日光透过松树的阴影,显得幽暗。
  • 池边鸟迹:池塘边鸟儿留下的足迹。
  • 苍苔:青苔。
  • 高士:指品行高尚的隐士。
  • 谈玄:谈论深奥的道理。
  • 群公:指众多有才德的人。
  • 仗节:手持符节,指担任使节或重要职务。
  • 负笈:背着书箱,指求学。
  • 蒿莱:野草,比喻荒凉之地。

翻译

积满灰尘的古籍,千年后谁会翻开?江东的士族,依然留恋这座古台。 石头上松树的阴影,让白日显得幽暗;池塘边,鸟儿的足迹,清晰地印在青苔上。 难道没有高士在此谈论深奥的道理?也有众多才德之士,手持符节来此。 背着书箱独自求学,人已远去,春风依旧吹拂着荒凉之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士族文化的怀念和对知识追求的坚持。诗中“尘编千载定谁开”一句,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隐含了对知识传承的忧虑。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