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正月十一日于方山张中丞所作会限五字同音之韵

真乐关心不可支,先春先到好花枝。 不堪胜事催诗兴,更触閒愁到酒卮。 肉食只今多战垒,锦筵何处逞腰肢。 折冲樽俎吾儒事,谁为将军一洒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午:指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
  • 方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张中丞: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限五字同音之韵:指作诗时限定使用五个同音的字作为韵脚。
  • 真乐:真正的快乐。
  • 关心:牵挂在心。
  • 不堪:难以承受。
  • 胜事:美好的事情。
  • :引发。
  • 閒愁:闲散的忧愁。
  • 酒卮:酒杯。
  • 肉食:指享受俸禄的官员。
  • 战垒:战争的防御工事,这里指战乱。
  • 锦筵:华丽的宴席。
  • 腰肢:指舞者的身体。
  • 折冲樽俎:指在宴会上通过饮酒和交谈解决问题,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 吾儒事:我们儒家学者的事情。
  • 将军:指军事将领。
  • 洒之:洒泪,指表达悲伤或同情。

翻译

真正的快乐让我难以自持,春天的到来伴随着美丽的花朵。 美好的事情激发了我的诗兴,但闲散的忧愁也悄悄侵入我的酒杯。 如今享受俸禄的官员们多在战乱中,华丽的宴席上哪里还有舞者的身影。 在宴会上通过饮酒和交谈解决问题是我们儒家学者的事情,但谁能为那些将军们洒下同情之泪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赏花时的复杂心情。诗中,“真乐”与“閒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对时局的忧虑。后两句通过对宴会与战乱的对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