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戍正月十七日潘仲鲁黄门诸友游金华双龙赤松诸洞二首

晓出兰溪门,逍遥望名山。 望之已可爱,而况游其间。 窈窕藏境胜,夷旷令心閒。 白云昼冥冥,溪流日珊珊。 不见牧羊子,化石只依然。 心迹俱寂寞,怅望未能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戍: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兰溪门:地名,可能指的是兰溪市的某个城门。
  • 窈窕:形容风景幽深美好。
  • 夷旷:平坦开阔。
  • 珊珊: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 牧羊子:指传说中的仙人黄初平,曾在金华山牧羊成仙。
  • 化石:指黄初平化石成羊的传说。

翻译

清晨走出兰溪门,悠闲地眺望著名的山川。 远远望去已经令人喜爱,更不用说亲自游历其中。 幽深的景色隐藏着胜地的美丽,平坦开阔让人心情宁静。 白云在白天显得幽暗,溪水潺潺流动,声音悦耳。 不见那位牧羊的仙人,化石的传说依旧流传。 心灵和境遇都显得孤寂,惆怅地望着,却无法返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出游,远望金华山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深切喜爱和对传说中仙人故事的向往。诗中“窈窕藏境胜,夷旷令心閒”一句,既展现了山水的幽深与开阔,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结尾的“心迹俱寂寞,怅望未能还”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尘世的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仙境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惆怅。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