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山中丞改大廷尉北上

壬午春吟韶石下,冬樽癸巳共长干。 折冲且见霜台外,谏草重光棘寺端。 万里风抟毛翮健,十年天会别离难。 光明正大清时事,智士忠臣后代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廷尉:古代官名,掌管刑狱。
  • 韶石:指韶山,在今湖南湘潭市,相传为舜帝南巡时所奏韶乐之地。
  • 长干:古代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此处指南京。
  • 折冲:指抵御外敌,保卫国家。
  • 霜台:指御史台,古代监察机构。
  • 谏草:指谏书,即向皇帝进谏的文书。
  • 棘寺:古代官署名,掌管刑狱。
  • 毛翮:羽毛,比喻人的才华或志向。
  • 天会:天命所归,指时势。
  • 智士忠臣:指有智慧和忠诚的人。

翻译

在壬午年的春天,我在韶山下吟诗,癸巳年冬天,我们一同在南京共饮。抵御外敌的勇气显现在御史台之外,谏书再次照亮了掌管刑狱的官署。万里之外,风势强劲,羽毛般的才华和志向更加健壮,十年的时势变迁,使得别离变得艰难。在清明之时,光明正大的事业,将有智慧和忠诚的人在后代中被看到。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周厚山升任廷尉并北上的祝贺与感慨。诗中通过回忆往昔共度的时光,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同时,通过对“折冲”、“谏草”等词语的运用,赞美了友人的政治才能和忠诚。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和对后代的期望,展现了其高尚的情怀和远大的志向。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