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桂洲公试天文医生之作

经济无能合固穷,校能犹自对儿童。 身依北极星辰外,志在西山药物丛。 玑琯何由窥造化,顶门无术起疲癃。 真闻圣主频宵旰,肉食如何报鼎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经济:指治理国家、管理事务的能力。
  • 固穷:指坚守贫困,不改变初衷。
  • 校能:比较才能。
  • 北极星辰:指天空中的北极星,比喻高远的目标或理想。
  • 西山药物丛:指山中的草药,比喻隐居或寻求自然之道。
  • 玑琯(jī guǎn):古代天文仪器,这里指天文知识。
  • 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顶门:指头顶,比喻最高境界或关键之处。
  • 疲癃:指身体疲倦和衰老。
  • 宵旰(xiāo gàn):指夜晚和早晨,比喻勤政。
  • 肉食:指享受俸禄的官员。
  • 鼎钟:指国家的重器,比喻国家的重任。

翻译

我虽无能治理国家,却仍能与儿童比较才能。 我的身躯依傍在北极星之外,志向却在西山的草药丛中。 我无法窥探天文的奥秘,头顶也没有医治疲倦衰老的妙术。 我听闻圣明的君主日夜勤政,那些享受俸禄的官员如何能报答国家的重任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评价和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注。诗中,“经济无能合固穷”一句,既显示了诗人的自谦,也反映了他对坚守贫困、不改初衷的价值观的认同。后文通过对天文和医学的无力感,以及对圣明君主勤政的赞扬,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对自身责任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崇高的政治理想。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