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

· 张诩
罗浮山本蓬莱山,乃大洞天十之一。山高三千六百丈,三百里周遭始毕。 璇房瑶室七十二,四百乱峰蔽云日。峰之奇者号飞云,六月冰天股战慄。 更有神仙八大洞,绝无人地天勿密。洞之幽者勾曲通,神行妙运速不疾。 雷霆车马日夜喧,风吹不断练千匹。天台雁荡徒称雄,十洲三岛差彷佛。 石楼突兀列西东,俯视群山如虮虱。登望沧海一杯泓,尘缘捐尽心如失。 两山相接中截然,石磴萦纡盘诘诎。杳然铁桥流水幽,虹桥石桥远不及。 烟云惨淡非人寰,樵苏路绝无跻攀。凡襟俗眼争得近,仙翁剑客稍往还。 苍松古桧如云雾,石上红泉响潺湲。竹符丹灶在何许,紫鸾玄鹤空中抟。 梵宇琳宫相隐约,梅花村落桃源宽。酒国长春信有之,潮田恶岁不相干。 子西脚板刚一到,邯郸枕上梦初阑。仲素高栖在昔日,结庐胜处宁求安。 静观了了环中趣,未发能将气象看。此是延平单传旨,纷纷影响何足观。 乃知名山大道本不远,了非出世非世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 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仙境。
  • 大洞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璇房瑶室:指华美的宫殿。
  • 股战慄:因寒冷或恐惧而发抖。
  • 勾曲:曲折。
  • 神行妙运:形容行动迅速而巧妙。
  •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形容瀑布。
  • 天台雁荡:指天台山和雁荡山,都是中国的名山。
  • 十洲三岛:传说中的仙境。
  • 虮虱:比喻微小的事物。
  • 捐尽:抛弃,放弃。
  • 诘诎:曲折。
  • 竹符丹灶:指道教中的炼丹工具。
  • 梵宇琳宫:指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
  • 信有之:确实存在。
  • 潮田恶岁:指海边田地因潮汐影响而收成不佳的年份。
  • 子西:人名,具体不详。
  • 邯郸枕:指邯郸学步的故事,比喻盲目模仿而失去自我。
  • 仲素:人名,具体不详。
  • 结庐:建造简陋的住所。
  • 环中趣:指周围环境的趣味。
  • 未发能将气象看:指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能预见其发展趋势。
  • 延平单传旨:指延平郡王郑成功的独传旨意,这里比喻深奥的道理。
  • 了非:不是。

翻译

罗浮山原本是蓬莱仙山的一部分,属于道教中的大洞天之一。山高达到三千六百丈,周围三百里才能环绕完毕。山中有七十二座华美的宫殿,四百座山峰遮天蔽日。其中奇峰名为飞云,即使在六月也冷得让人发抖。还有八个神仙居住的大洞,极其幽深,仿佛与世隔绝。洞中的路径曲折,行动迅速而巧妙。雷声和车马声日夜不息,风吹不断,瀑布如白练般连绵。天台山和雁荡山虽然也很有名,但与罗浮山相比,十洲三岛也只是勉强相似。石楼高耸,俯瞰群山如微小之物。登上山顶远望,沧海如一杯清水,尘世的烦恼似乎都消失了。两山之间突然中断,石阶曲折盘旋。远处有铁桥和流水,比虹桥和石桥更为壮观。烟云缭绕,非人间景象,樵夫和苏子路绝,无人能够攀登。凡人的眼界无法接近,只有仙翁和剑客偶尔往来。苍松古桧如云雾,石上的红泉潺潺作响。竹符和丹灶在哪里,紫鸾和玄鹤在空中翱翔。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隐约可见,梅花村落和桃源宽阔。酒国长春确实存在,潮田的恶岁与之无关。子西刚到,邯郸枕上的梦才刚开始。仲素在昔日高栖,选择胜地安居不求安逸。静观周围环境的趣味,未发生的事情也能预见其发展趋势。这是延平郡王郑成功的独传旨意,纷繁复杂的影响不值得一看。因此,名山大道本来就不远,既非出世也非世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通过对山峰、洞府、流水等自然元素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罗浮山作为道教名山的独特魅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如将山峰比作飞云,将瀑布比作白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同时,通过对仙翁剑客、竹符丹灶等道教元素的描写,传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尊崇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道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张诩

明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