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克明掌教乐会

化雨普天无远近,琼台文献杂雕题。 好从乐会青襟子,遍化生黎化熟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化雨:比喻教育的影响力,如同滋润万物的雨水。
  • 普天:整个天下。
  • 琼台:指美好的地方,这里比喻乐会这个地方。
  • 文献: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资料。
  • 雕题:雕刻的图案,这里比喻精美的文化艺术。
  • 乐会:地名,今属海南省。
  • 青襟子:指学子,因为古代学子的衣服是青色的。
  • 生黎熟黎:指未开化的和已开化的黎族人。

翻译

教育的影响力如同滋润万物的雨水,不分远近地普及天下,乐会这个地方充满了精美的文化和艺术。希望从乐会的学子们开始,能够广泛地教育和开化那些未开化和已开化的黎族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教育普及和文化传承的期望。通过比喻“化雨”来形容教育的影响力,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诗中提到的“琼台文献杂雕题”展现了乐会丰富的文化底蕴。最后,作者希望乐会的学子们能够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促进黎族人的教育和开化,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积极态度。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