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化雨:比喻教育的影响力,如同滋润万物的雨水。
- 普天:整个天下。
- 琼台:指美好的地方,这里比喻乐会这个地方。
- 文献: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资料。
- 雕题:雕刻的图案,这里比喻精美的文化艺术。
- 乐会:地名,今属海南省。
- 青襟子:指学子,因为古代学子的衣服是青色的。
- 生黎、熟黎:指未开化的和已开化的黎族人。
翻译
教育的影响力如同滋润万物的雨水,不分远近地普及天下,乐会这个地方充满了精美的文化和艺术。希望从乐会的学子们开始,能够广泛地教育和开化那些未开化和已开化的黎族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教育普及和文化传承的期望。通过比喻“化雨”来形容教育的影响力,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诗中提到的“琼台文献杂雕题”展现了乐会丰富的文化底蕴。最后,作者希望乐会的学子们能够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促进黎族人的教育和开化,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积极态度。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为夏举人臣寿其乃尊梅湖先生六十华诞 》 —— [ 明 ] 湛若水
- 《 送薛子荐还揭阳绝句三叠 》 —— [ 明 ] 湛若水
- 《 寄文衡山内翰约同居南岳 》 —— [ 明 ] 湛若水
- 《 题天泉书院壁示诸同志 》 —— [ 明 ] 湛若水
- 《 走笔赠李司训世用父母双寿 》 —— [ 明 ] 湛若水
- 《 秋怀三首寄王庐陵阳明子 》 —— [ 明 ] 湛若水
- 《 癸巳十月廿七翰林旧僚九人作瀛洲胜会于刘紫岩公宅上依原限韵 》 —— [ 明 ] 湛若水
- 《 新创天阶精舍作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