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和桥饯毛古庵黄门式之即席赋赠

晨光曜白日,宿雪倏然消。 借问乘除理,阴阳谁与调。 适此中和天,送君中和桥。 此桥君自度,自度还自超。 行行戒多岐,天路谅不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ào):照耀。
  • 倏然 (shū rán):突然,迅速。
  • 乘除 (chéng chú):比喻自然界的变化,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和四季的更替。
  • 中和 (zhōng hé):指阴阳和谐,万物平衡的状态。
  • 自度 (zì dù):自我领悟,自我超越。
  • 多岐 (duō qí):多条岔路,比喻选择众多。
  • 天路 (tiān lù):通往天国的道路,比喻高尚的境界或目标。

翻译

晨光灿烂照耀着白日,昨夜的积雪突然间消融。 请问这自然变化的道理,阴阳之间是谁在调和? 恰逢这阴阳和谐的时节,我在这里送你走过中和桥。 这座桥你将自行领悟,自我超越。 前行时要警惕多条岔路,通往天国的道路其实并不遥远。

赏析

这首诗以晨光和宿雪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进而引出对阴阳调和之理的思考。诗中“中和桥”不仅是实指,也象征着一种平衡和谐的境界。诗人通过送别场景,鼓励友人自我超越,警惕生活中的选择,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