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汝晦分教万州

四海圣人同此天,莫教荒远等閒看。 分将化雨南溟去,便是当年杏树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荒远:偏远荒凉的地方。
  • 等閒:平常,不重视。
  • 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或影响。
  • 南溟:指南海。
  • 杏树坛:指古代讲学的地方,也比喻教育的重要场所。

翻译

四海之内,圣人与我们共享同一片天空,不要轻视那些偏远荒凉的地方。 你将带着良好的教育影响前往南海,这就像是当年在杏树下讲学的圣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边远地区教育的期望。诗中,“四海圣人同此天”强调了无论地域如何,教育的重要性是普遍的。通过将“化雨”送往“南溟”,诗人希望教育的光辉能够照亮每一个角落,不让任何地方因偏远而被忽视。最后以“杏树坛”作比,强调了教育传承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重视并投身于教育事业,尤其是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支持。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