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壁山主客考绩便归穗城长句
壁山昔共游璧水,别馆观光君所起。
师儒历历坐四筵,绕筵立立青衿子。
高谈道艺到虞唐,习射来观如堵墙。
尔后门前径草封,钟鼓不见歌洋洋。
璧山名迹历中外,当时素业今弛张。
君归为访朱明洞,朱明近已开书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璧水:指清澈如璧的水,比喻学府。
- 别馆:指学府中的分馆或别院。
- 观光:指参观学习。
- 师儒:指学者或教师。
- 四筵:指四周的座位。
- 青衿子:指学子,因古代学子常穿青色衣服而得名。
- 虞唐:指古代的虞舜和唐尧,比喻古代的圣明君主。
- 习射:指学习射箭。
- 堵墙:形容人多,像墙一样密集。
- 径草封:指小径被草覆盖,形容荒凉。
- 钟鼓:指钟和鼓,古代用于报时或举行仪式的乐器。
- 歌洋洋:形容歌声悠扬。
- 素业:指清白的家业或学业。
- 弛张:指放松和收紧,比喻事物的兴衰变化。
- 朱明洞:地名,指朱明山中的洞穴。
- 书堂:指学堂或书院。
翻译
昔日我们一同游历清澈如璧的学府,你在别馆中勤奋学习。 学者们依次坐在四周,周围站着许多穿着青衣的学子。 我们高谈阔论古代圣君的道义,学习射箭时观众如墙。 自那以后,门前的小径已被杂草覆盖,钟鼓声不再,歌声也消失了。 璧山的名声遍布中外,但当时的清白学业如今已有所衰落。 你回去时,请去探访朱明洞,那里已建起了新的书堂。
赏析
这首作品回忆了与友人李壁山在学府中的共同经历,描述了当时学府的热闹景象和学术氛围。诗中通过对学府变迁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学术衰落的忧虑。最后,诗人希望友人归去时能探访朱明洞的新书堂,寄托了对学术复兴的期望。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谒徐高士墓二章章十句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大司成陈琴溪之南雍 》 —— [ 明 ] 湛若水
- 《 送符生士亨还南昌三章 》 —— [ 明 ] 湛若水
- 《 走笔送刑部谢主事少南改官北上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奉常牛西唐致仕归河南 》 —— [ 明 ] 湛若水
- 《 宿借眠庵题壁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次潘黄门人日韵三首 其一 》 —— [ 明 ] 湛若水
- 《 阳明赠方吏部归樵四首金山出示次韵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