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持竿:原指钓鱼,这里比喻隐居不问世事。
- 炼石补天:古代神话,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 停云:喻指对亲友的思念及由此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 藓钱:藓苔和铜钱,比喻微薄的财物。
翻译
八十年来无事可做,只是持竿垂钓,有人却炼石补天,施展宏图。 登上高台,思念之情难以言表,遥望远方,停云遮蔽了视线,脚下踏着藓苔和铜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持竿”与“炼石补天”两种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无奈。诗中“登台”、“望断停云”等意象,抒发了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怅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杨迁乔银台奉诏归淮侍养 》 —— [ 明 ] 湛若水
- 《 赠宁波郑太守威 》 —— [ 明 ] 湛若水
- 《 大行孝宗皇帝挽词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和赵地官留别 》 —— [ 明 ] 湛若水
- 《 次大学士方樵翁用濂溪韵开金牛洞之作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感忠楼诗 其六 》 —— [ 明 ] 湛若水
- 《 大行孝宗皇帝挽词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赠东莞地官正郎李惟肖希说三载考满之京有作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