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元礼御史迁浙省都事奉饯

· 梁寅
帝命均劳逸,天工赞纪纲。 渥恩来凤沼,吉日动乌樯。 位应郎官宿,威馀御史霜。 诸曹资倡率,上相待绳匡。 正色吴山悄,清怀浙水长。 当为鲍司隶,行召董贤良。 凛凛科名重,振振士气扬。 明年楚江上,霄汉想鹓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渥恩:深厚的恩惠。
  • 乌樯:古代船只上的桅杆。
  • 倡率:带头引导。
  • 绳匡:纠正、匡正。
  • 鲍司隶:指鲍宣,东汉时期的著名官员,以清廉著称。
  • 董贤良:指董仲舒,西汉时期的著名儒家学者,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凛凛:严肃、威严的样子。
  • 霄汉:天空极高处,比喻高远的志向或地位。
  • 鹓行:古代官员行列,比喻高官显贵。

翻译

皇帝的命令公平地分配劳逸,天工协助维护国家的纲纪。深厚的恩惠来自皇宫,吉日启程,船只的桅杆已经竖起。你的位置应如同郎官星宿,威严如同御史的霜雪。各部门都期待你的带头引导,上级也期待你的纠正和匡正。你的正直如同静默的吴山,清廉的心怀如同长流的浙水。你将像鲍宣一样清廉,像董仲舒一样贤良。你的威严使得科举的名声更加重要,士气也因此而振奋。明年在楚江之上,你将如同高飞的鹓鸟,位列高官显贵。

赏析

这首诗是梁寅为送别即将迁任浙省都事的普元礼御史而作。诗中,梁寅赞扬了普元礼的威严与清廉,将其比作历史上的清官鲍宣和儒家学者董仲舒,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美好祝愿。诗歌语言庄重,意境高远,通过对天工、星宿、山水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既是对普元礼的颂扬,也体现了梁寅对清廉政治和士人精神的推崇。

梁寅

梁寅

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