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刘玄子

即看宾客散应刘,何意功名到故侯。 薄宦未能成病免,离筵早已入边愁。 旌旗黯黯黄河暮,雨雪霏霏白草秋。 纵使登楼堪望远,浮云无处觅中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应刘:指应玚和刘桢,均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此处借指才子。
  • 故侯:指曾经的贵族或高官,此处可能指作者自己或刘玄子。
  • 薄宦:指官职低微。
  • 病免:因病免职。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黯黯:形容天色昏暗。
  • 霏霏:形容雨雪纷飞的样子。
  • 白草:秋天的草,因霜降而变白。
  • 登楼:登高望远。
  • 浮云:比喻变幻无常的事物。
  • 中州:指中原地区,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

翻译

眼看才子们如应玚和刘桢般散去,没想到功名竟未能光顾曾经的贵族。 官职虽低微,却未能因病而免,离别的宴席上,忧愁早已蔓延至边疆。 黄河边的旌旗在暮色中显得昏暗,秋天的白草上飘落着纷飞的雨雪。 即使登高望远,也难以找到中原的方向,因为那里已被变幻无常的浮云所遮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功名未就的感慨。诗中,“即看宾客散应刘”一句,借用历史人物应玚和刘桢,暗示了才子的离去,暗含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与不舍。后文通过对“故侯”、“薄宦”、“离筵”等词语的运用,描绘了诗人对功名未就、官职低微的无奈,以及对离别时刻的深切感受。诗的末尾,以“浮云无处觅中州”作结,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中原的思念,也隐喻了时局的动荡和个人的迷茫。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