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怀并引

· 温纯
读礼松楸间,并读论孟语。 始知精一脉,乃在不踰矩。 所欲惟从心,危微宁异睹。 形色性命合,邹孟真学鲁。 直养开一关,作圣如导瞽。 上达在下学,刚大岂袭取。 求一惟忠恕,为已当学古。 日用精义足,默识敢自沮。 不然内外岐,空谈竟何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松楸(sōng qiū):指墓地上的树木,常用来代指墓地。
  • 论孟:指《论语》和《孟子》,均为儒家经典。
  • 精一脉:指精深的学问或思想体系。
  • 不踰矩:不超越规矩,指行为合乎规范。
  • 危微:危险和细微,指事物中的潜在危险和微妙之处。
  • 形色性命:指人的外在形态、颜色以及生命和命运。
  • 邹孟:指邹衍和孟子,均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 直养:直接培养或修炼。
  • 导瞽:引导盲人,比喻指导无知者。
  • 上达:指达到高深的境界或理解。
  • 下学:指基础的学习或教育。
  • 刚大:坚强和宏大,指人的性格和志向。
  • 袭取:继承或模仿。
  • 忠恕:忠诚和宽恕,儒家提倡的道德准则。
  • 默识:默默地记住或理解。
  • 内外岐:指内在和外在的分歧或差异。

翻译

在墓地的松树和楸树间阅读《论语》和《孟子》, 我才明白精深的学问,关键在于行为不超越规矩。 所追求的只是随心所欲,危险和细微之处难道会有不同吗? 人的外在形态、颜色以及生命和命运是合一的, 邹衍和孟子的学问真是深奥。 直接培养和修炼打开了一扇门, 作为圣人的指导就像引导盲人一样。 达到高深的境界需要从基础学习开始, 坚强和宏大的志向岂能仅仅靠模仿得来。 追求完美在于忠诚和宽恕, 为了自己应当学习古代的智慧。 日常生活中的精义足以让人满足, 默默地记住和理解,岂敢自我沮丧。 否则,内在和外在的分歧,空谈又有何补益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在墓地阅读经典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学问的深刻理解和自我修养的追求。诗中,“不踰矩”、“形色性命合”等表达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通过对“直养”、“上达”等概念的阐述,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学问追求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对道德修养的不懈追求。

温纯

明陕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号一斋。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寿光知县,征迁户科给事中。累迁至左都御史。时矿税使四出,所至作恶多端。纯屡疏陈,不报。曾倡诸大臣伏阙泣请罢矿税。后以与首辅沈一贯不合,力请致仕。卒谥恭毅。有《温恭毅公集》。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