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水桥

千寻松桧肃萧森,洙水回萦古阁阴。 分派长流君子泽,寻源还到圣人林。 环桥异代频留碣,筑室当年忆治任。 一自太牢隆汉祀,泉边几度翠华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洙水(zhū shuǐ):古水名。
  • 桧(guì):常绿乔木,木材桃红色,有香气,可作建筑材料。亦称“刺柏”。
  • 萦(yíng):缭绕。
  • 碣(jié):圆顶的石碑。
  •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 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代指帝王。

翻译

千丈高的松树和桧树严肃而茂盛,洙水回旋萦绕在古老楼阁的背阴处。 它分流的水长久地润泽着君子,追溯源头还能到达圣人的林地。 环绕着桥的不同时代频繁留下石碑,想起当年在这里修筑屋室进行治理的人。 自从用太牢隆重祭祀汉朝的宗庙后,这泉边有几次帝王的仪仗降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洙水桥边的景色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诗中通过对松桧的描写,展现出此地的肃穆与茂盛。洙水的回萦,不仅增添了景色的优美,也暗示着其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传承。诗中提到的君子泽、圣人林,体现了此地的文化底蕴和崇高地位。环桥的碣石记录了不同时代的历史,而筑室的回忆则让人感受到过去的治理和建设。最后两句提到的太牢隆汉祀以及翠华临,进一步强调了此地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神圣性。整首诗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洙水桥的敬仰和对历史的缅怀。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