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伯受诰劵程佥都贺之以诗予亦次韵以贺

· 韩雍
铁劵金书赐重臣,勋劳名世有谁伦。 宝刀曾斩南溟蜃,铁骑常清北塞尘。 带砺河山盟誓重,丹青台阁像图新。 威名从此传边朔,应羡中朝有凤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铁劵(quàn)金书:古代帝王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优遇及免罪的凭证。
  • 勋劳:功劳,功勋。
  • 南溟(míng)蜃:传说中生活在南海的大蛤蜊,这里比喻为南方的敌人。
  • 铁骑:身披铠甲的骑兵。
  • 北塞尘:北方边塞的战争烽火或战乱,这里指北方的敌人。
  • 带砺河山:泰山小如砺,黄河细如带,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 丹青台阁像图新:在宫廷的楼阁中绘有功臣的新画像。丹青,丹砂和青雘(huò),可作颜料,这里指绘画。台阁,指尚书台,这里借指宫廷。
  • 边朔:北方边地。
  • 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人才。

翻译

皇上把铁券金书赐给了重要的臣子,他的功勋和美名世间有谁能比得上呢。他曾用宝刀斩杀南方的敌人,他的铁骑常常肃清北方边塞的战乱。封爵与国家共存的盟誓庄重,在宫廷的楼阁中绘有他的新画像。他的威名从此在北方边地传颂,朝中的人都应该羡慕有这样杰出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对海宁伯受诰券的祝贺之诗。诗的首联表达了对海宁伯的尊崇,强调他所受恩赐的荣耀以及其功勋的卓著。颔联通过“宝刀曾斩南溟蜃,铁骑常清北塞尘”,形象地描绘了海宁伯在南方和北方的战功,展现出他的英勇和军事才能。颈联的“带砺河山盟誓重,丹青台阁像图新”,则突出了海宁伯的地位尊崇以及朝廷对他的重视,盟誓庄重,画像更新,显示出他的功绩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尾联“威名从此传边朔,应羡中朝有凤麟”,进一步赞扬了海宁伯的威名远扬,认为他是朝中杰出的人才,令人羡慕。整首诗以豪迈的笔触和庄重的语言,对海宁伯的功绩和地位进行了赞美,体现了对功臣的敬仰和对国家强盛的期望。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