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家信

隔岁无书讯,时常作越吟。 遥传一赤素,真比万黄金。 丛菊他乡泪,维桑子舍心。 栖迟归未得,怅望碧山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越吟:用典,《史记·张仪列传》中记载“越人庄舄(xì)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 后世以“越吟”表达思乡之情。
  • 赤素:指代书信,红色的绢帛,古人常用来写信。
  • 维桑:“维桑与梓(zǐ),必恭敬止”的省称,借指故乡。
  • 子舍:指儿子的房舍,也借指儿子。
  • 栖迟:游息,指居住的地方。
  • (cén):小而高的山。

翻译

已经隔了一年没有收到书信的消息,常常像庄舄一样发出思乡的吟咏。 远远地传来一封红色的书信,它真的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 身处他乡看到丛菊不禁落下思乡的泪水,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子女的牵挂。 想归家却不得,只能怅然远望那碧绿的小山。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真挚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收到家信的珍视。首联通过“隔岁无书讯”表现出诗人长时间没有收到家书的焦虑和对家乡的牵挂,“时常作越吟”则用典故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之情。颔联中“遥传一赤素,真比万黄金”,将家书的价值与黄金相提并论,突出了诗人对家书的期盼和珍视。颈联“丛菊他乡泪,维桑子舍心”,借景抒情,通过丛菊和对故乡、子女的思念,深化了思乡的主题。尾联“栖迟归未得,怅望碧山岑”,表达了诗人想归家却不能的无奈和惆怅,以“怅望碧山岑”的画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