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君山歌和赵总戎韵

· 韩雍
使君统师征不庭,长江万里飞扬舲。重湖缥缈接紫冥,风帆遥度一饭经。 船头击鼓如震霆,鼋鼍蛟龙皆隐形。君山有树高亭亭,匠石不敢加斧钉。 就中岩穴虽岭巆,隐约巨浸如一星。湘君之祠列宫庭,灵异似若司南溟。 长鲸能容李白骑,仙槎曾说张骞乘。东南形胜莫与比,欲通道路无五丁。 乃知元气自涵蓄,润泽何假行雨瓶。使君雅志凌空青,睨视泰华如枕屏。 清风与明月,相招时入船窗棂。众人昏昏君独醒,欲将丹衷荅皇扃。 腰间三尺真青萍,辟兵不用丸飞萤。渴思整顿海宇澄,乃今长驱扫膻腥。 将星昨夜光晶荧,凯歌指日在耳听。兹辰共泊长沙汀,万马不嘶风清泠。 知君此行不少停,直指南服宣威灵。瞬息岭海皆清宁,相期同蹑鸾凤翎。 慎固九有如郊坰,保我皇图亿万龄。与君相守岁寒盟,令人千秋万岁仰德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不庭:指不朝于王庭者,即不服从朝廷命令的人。
  • 舲(líng):有窗的小船。
  • 重湖:洞庭湖的别称。
  • 紫冥:天空。
  • 鼋鼍(yuán tuó):中国神话传说中是指巨鳖和猪婆龙(扬子鳄)。
  •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
  • 匠石:古代名石的巧匠。
  • 岭巆(yíng):形容山势险峻。(“巆”读音为“yíng”)
  • 巨浸:大水,指洞庭湖。
  • 南溟:南海。
  • 青萍:古代名剑。
  • 皇扃(jiōng):宫门。(“扃”读音为“jiōng”)
  • 膻腥:指敌人或叛乱者。

翻译

使君统领军队征伐不服从朝廷的人,在万里长江上扬帆行驶着小船。洞庭湖广阔缥缈连接着天空,风帆一路快速行驶,只需要一顿饭的时间就能经过。 船头击鼓的声音如同雷霆,巨鳖、鳄鱼、蛟龙都隐藏了身形。君山有树木高大挺立,连匠石都不敢对其施加斧凿。 在这当中,山岩洞穴虽然险峻,但在广阔的洞庭湖水中只隐约如一颗星。湘君的祠庙排列在宫庭中,灵异之象似乎掌管着南海。 长鲸能够容纳李白骑乘,仙槎曾传说张骞乘坐过。东南的形胜之地无人能与之相比,想要开通道路却没有五丁那样的力士。 才知道大自然的元气自行涵养蓄积,润泽大地哪里需要借助行雨的瓶子。使君的高雅志向直上青云,斜视泰山、华山如同枕边的屏风。 清风和明月,相互召唤时常进入船的窗棂。众人昏庸沉醉只有使君独自清醒,想要将一片丹心报答朝廷。 腰间佩戴的三尺宝剑真是青萍剑,不需要用萤光丸来避兵。渴望整顿使天下安宁,如今就要长驱直入扫除敌人。 将星昨夜光芒明亮,胜利的凯歌不久就能听到。今日一同停泊在长沙的汀岸,万马安静没有嘶鸣,风儿清冷。 知道您此次出行不会有太多停留,直接指向南方宣扬朝廷的威灵。瞬息之间岭海地区都将清静安宁,期望一同登上鸾凤的羽翼。 谨慎坚固如同在郊外祭祀那样,保护我皇的版图亿万年。与您坚守这岁寒之盟,让人千秋万代敬仰您的美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使君率军出征的壮观场景,以及对使君的赞美和对天下安宁的期望。诗中通过对长江、洞庭湖、君山等自然景观的描写,烘托出军队的威武和气势。同时,诗中提到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如湘君祠、长鲸、仙槎等,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如“船头击鼓如震霆,鼋鼍蛟龙皆隐形”,表现出军队的强大和威严。整首诗语言豪迈,意境恢弘,表达了作者对使君的敬仰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