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驿中
前年济上氛祲起,鸿雁哀鸣渡淮水。
淮水东流不复还,故乡门巷生荆杞。
君王诏出未央宫,逃亡尽照光明中。
太仓缗钱十六万,御史新乘碧玉骢。
今年山东旱仍剧,六月不雨炎威赫。
何草不黄人不将,路入齐东土尤赤。
为问流移归不归,秋气飒飒黄尘飞。
毒霾翻风白日动,螟蝗鼓翼天蔽亏。
雨师田祖竟何许,捕蝗蝗集纷如雨。
野老白言富□翁,往年粟米忧红腐。
资粮尽饱螟蝗腹,儿女满□空环堵。
有儿索饭啼门东,有女含饥事丝缕。
西邻卖男更鬻女,饥年那得守乡土。
我行炎酷遍荒□,东蒸扶桑干欲枯。
驱车历尽逃亡屋,安得一上监门图。
餐钱空愧守津吏,与奴脱粟马青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氛祲(fēn jìn):妖气。古代认为预示灾祸的云气,也指灾祸。
- 鸿雁:一种候鸟,诗中常用来象征漂泊、流离失所的人。
- 荆杞(jīng qǐ):荆棘和枸杞,泛指野生灌木。这里比喻故乡的荒凉。
- 未央宫:西汉宫殿名,这里借指明朝皇宫。
- 光明:此处指皇帝的恩泽。
- 太仓:古代京师储谷的大仓。
- 缗钱(mín qián):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 御史:官名,负责监察。
- 将(jiāng):行,进。
- 飒飒(sà sà):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 螟蝗(míng huáng):螟和蝗,都是吃庄稼的害虫。
翻译
前年在济州一带灾祸兴起,哀鸣的鸿雁渡过淮水。 淮水向东流去不再回来,故乡的街巷长满了荆棘枸杞。 君王的诏令从皇宫中发出,让逃亡的人都能沐浴到皇恩。 太仓储有十六万缗钱,御史新骑着碧玉骢出行。 今年山东的旱灾依旧严重,六月不下雨炎热的威势赫赫。 什么草不枯黄人不前行,道路进入齐东土地更是红赤。 试问流亡迁徙的人回不回来,秋风吹起黄尘飞扬。 有毒的雾霾翻动狂风中白日摇晃,螟蝗鼓动翅膀天空被遮蔽。 雨师和田祖究竟在何处,捕捉蝗虫蝗虫聚集纷纷如雨。 乡下老人说富裕的人家,往年为粟米多到担心会变红腐坏发愁。 粮食都被螟蝗吃尽,儿女们只能面对空屋。 有孩子在门东要饭啼哭,有女儿饿着肚子做着针线活。 西边的邻居卖儿卖女,饥荒之年哪能守着乡土。 我行走在炎热严酷的荒野中,东方的扶桑都被晒得要干枯了。 驱车走遍了逃亡者的房屋,怎能得上呈一幅《监门图》。 仅有的餐钱空使守津吏愧疚,给奴仆的是粗食劣草。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山东地区遭受旱灾和蝗灾的悲惨景象,以及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状况。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往昔的富裕与如今的饥荒形成的强烈反差,如“野老白言富□翁,往年粟米忧红腐”与“资粮尽饱螟蝗腹,儿女满□空环堵”。同时,也描绘了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如“毒霾翻风白日动,螟蝗鼓翼天蔽亏”,生动地表现出了灾荒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韩日缵的其他作品
- 《 送妇翁车先生改保昌学职 》 —— [ 明 ] 韩日缵
- 《 对雪 》 —— [ 明 ] 韩日缵
- 《 癸亥立春先一日以册封之役再过东林 》 —— [ 明 ] 韩日缵
- 《 酬钱德丕过酌斋头之作次韵 》 —— [ 明 ] 韩日缵
- 《 李伯襄吉士以诗来讯兼订罗浮之约赋此奉答 其一 》 —— [ 明 ] 韩日缵
- 《 郊集 》 —— [ 明 ] 韩日缵
- 《 送洪元泰年兄谪关中 》 —— [ 明 ] 韩日缵
- 《 江右李伯开山人过访夜酌桃花源 》 —— [ 明 ] 韩日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