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过东林寺同晓公谈禅
林磬何悠悠,庭雪复灿灿。
冲寒过支公,相围地炉炭。
一谈得真蕴,贝叶徒满案。
学禅若栽松,老有万枝干。
谁能顿悟间,森然俱斩断。
见心是道侣,寂寂坐夜半。
慧灯无际光,照破几梦幻。
生死譬朝夕,岁尽岂嗟叹。
处世各有缘,焉得不聚散。
明春杖锡行,孤云渺天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林磬(qìng):指寺院中的钟磬声。
- 悠悠:形容声音悠扬、长远。
- 灿灿:形容雪洁白光亮的样子。
- 冲寒:冒着寒冷。
- 支公:对高僧的尊称,这里指晓公。
- 真蕴:指佛教的真谛和妙理。
- 贝叶: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这里借指佛经。
- 顿悟:佛教术语,指顿然领悟。
- 见心:佛教术语,指契悟本心。
- 道侣:指一起修行的伙伴。
- 慧灯:佛教语,以灯比喻智慧,谓慧灯能破除迷暗。
翻译
寺院中的钟磬声悠悠地传来,庭院中的积雪洁白光亮。我冒着寒冷去拜访晓公,大家围坐在地炉旁烤火。一番谈论中领悟到了佛教的真谛,可佛经却徒然堆满了桌案。学习禅道就如同栽种松树,时间久了便会有万千枝干。谁能在瞬间顿悟,将这些繁杂统统斩断。契合本心的才是修行的伙伴,我们静静地坐到夜半。智慧之灯发出无边的光芒,照亮并破除了几多梦幻。生与死就如同早晨和傍晚,一年将尽又何必叹息感慨。处世各自有缘分,怎能没有聚散离合。明年春天我将持杖云游,如孤云飘向天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除夕之夜过东林寺与晓公谈禅的情景和感悟。首联通过描写林磬声和庭中雪,营造出一种幽静清冷的氛围。颔联叙述了作者冲寒拜访晓公,围炉而坐的情景。颈联和尾联则是作者对禅道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顿悟、斩断烦恼、领悟本心的追求,以及对生死聚散的豁达态度。诗中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如将学禅比作栽松,使抽象的禅理更加具体可感。同时,诗中的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都较为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禅道的理解与感悟。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
谢榛的其他作品
- 《 孟县道中 》 —— [ 明 ] 谢榛
- 《 塞上曲 》 —— [ 明 ] 谢榛
- 《 八月十三夜谭鸿胪子羽第同李太史子寔张给事巽卿莫膳部子良赋得秋字 》 —— [ 明 ] 谢榛
- 《 中秋无月 》 —— [ 明 ] 谢榛
- 《 和王侍御沁阳再逢除夕 》 —— [ 明 ] 谢榛
- 《 八月十六日予归自渔阳值北兵犯京时周一之在安州作此怀之 》 —— [ 明 ] 谢榛
- 《 塞上曲寄少司马苏允吉 》 —— [ 明 ] 谢榛
- 《 李子田有事代州闻敌犯羊防口憣然归县赋此寄怀 》 —— [ 明 ] 谢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