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贵阳:地名,诗中所写杉树生长的地方。
- 千章百尺:形容树木高大,数量众多。章,大木材。
- 风色:风声,指风的动静。
- 天涛:形容云外的风声如波涛一般。
- 隈(wēi):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 鲁公输:指鲁班,春秋时期鲁国的能工巧匠,善于制造器械。
- 荆莱:荆棘野草。
翻译
在贵阳生长着灵秀的杉树,它们众多且高大,有千章之多,百尺之高。 秋天来临,风声吹动,云外似乎涌起了如天涛般的声响。 这些杉树拥有可做栋梁的好材料,却生长在万山的弯曲之处。 世间没有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致使它们历经千年仍被弃置在荆棘野草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贵阳的杉树为主题,通过对杉树的高大、灵秀以及生长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些优质木材被埋没的惋惜之情。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杉树的高大繁茂,展现出其生机勃勃的景象。“秋来动风色,云外起天涛”则通过风声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杉树的壮观。然而,后面两句“负此栋梁材,生之万山隈。世无鲁公输,千载委荆莱”,却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优质杉树因无人赏识、无法被充分利用而感到遗憾。整首诗意境宏大,情感深沉,借景抒情,以杉树的遭遇暗示了人才被埋没的现实,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