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保俶寺钱越王俶入朝于宋国人建塔祝其来今其塔相传为保俶寺因以名

百尺浮图上碧霄,登临此日忆前朝。 夕阳天外千山暮,秋海江头八月潮。 社稷有臣挥痛泪,君王何事树降标。 当年城郭分明在,十里长塘见野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保俶寺:位于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寺庙。
  • 钱越王俶: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最后一位国王,曾入朝于宋。
  • 浮图(fú tú):佛塔。

翻译

高高耸立的佛塔直上云霄,登上此地的这一天让人回忆起前朝往事。 夕阳在天外映照,千山都沉浸在暮色之中,秋天的海边江上涌起八月的潮水。 国家有忠臣挥洒着悲痛的泪水,可是君王为何树立了投降的标志。 当年的城郭依旧清晰地存在着,十里长的水塘边可以看见野外的桥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保俶寺所见的景色,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联写登塔的情景,引出对前朝的回忆。颔联描绘了夕阳西下、千山暮景和秋海江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苍凉的氛围。颈联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君王投降行为的悲痛与质疑。尾联回到现实,看到当年的城郭还在,但已今非昔比,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整首诗情景交融,寓意深刻,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有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感慨。

韩邦奇

明陕西朝邑人,字汝节,号苑洛。正德三年进士,授吏部主事,进员外郎。以上疏论时政忤旨,谪平阳通判。迁浙江按察佥事。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诬陷,斥为民。嘉靖初,起复为山东参议。后屡起屡罢,终以南兵部尚书致仕。邦奇性刚直,治政严肃,自奉节俭。一生好学不倦,经子史及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之书无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学启蒙意见》、《禹贡详略》、《苑洛志乐》、《洪范图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