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巨浸:大水,指洪水泛滥。(“浸”,读音:jìn)
- 苇杭:用苇杆编成的筏子。(“杭”,本义是方舟,船)
- 簪绂: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也用以喻显贵,这里指官职。(“簪”,读音:zān;“绂”,读音:fú)
- 游缰:马缰绳,借指出游的车马。
- 乌台:指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乌鸦成群,所以称为乌台。这里借指官场。
- 皇祚:皇位,国统。(“祚”,读音:zuò)
- 卞璞:指和氏璧的璞玉,比喻怀才不遇之人。(“卞”,读音:biàn)
- 韠:蔽膝,古代一种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饰。(“韠”,读音:bì)
翻译
洪水泛滥难以用一只苇筏渡过,暂且抛开官职,放松缰绳去出游。 官场数仞高的风霜让人老去,而皇位千秋万代,日月长久。 和氏璧的璞玉未经雕琢难以必定能出售,楚国的弓暂时遮蔽并不意味着就会消亡。 世代承受皇恩,您家昌盛,近在咫尺的皇帝容颜怎肯暂时忘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以“巨浸难将一苇杭”起笔,形象地表达了人生路途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在官场中的不易。随后诗人劝友人暂且放下官职,去放松自己,体现了一种对官场疲惫的感慨。“乌台数仞风霜老,皇祚千春日月长”一句,将官场的风霜与皇位的长久相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官场的艰辛和世事的无常。“卞璞未雕难必售,楚弓暂韠岂云亡”则用和氏璧的璞玉和楚国的弓来比喻人才和事物,说明虽然暂时可能不被赏识或被遮蔽,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价值和希望,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安慰。最后一句“世承恩渥君家盛,咫尺天颜肯暂忘”,既表达了对友人家族受皇恩昌盛的肯定,也提醒友人不要忘记皇帝的恩宠,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皇权至上的思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多种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官场以及友情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