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梁驿

崎岖江北道,复此渡淮水。 策马向广原,苍茫见帝里。 葱葱绿树陵,郁郁紫云起。 日炤城上楼,寒鸦飞高埤。 原野何萧条,旷望弥百里。 当时侯与王,此地常累累。 今惟负贩人,亭午倚虚市。 空然八尺躯,短褐饥欲死。 当时兴王佐,未遇亦如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濠梁驿:地名。
  • 帝里:京城,这里指南京。
  • (zhào):同“照”。
  • (pí):城上的矮墙。
  • 累累:众多的样子。
  • 负贩人:挑担叫卖的人。
  • 亭午:正午。

翻译

在崎岖的江北道路上前行,再次渡过淮水。 驱马奔向广阔的原野,苍茫之中望见了京城。 郁郁葱葱的绿树环绕着皇陵,浓郁的紫云升腾而起。 阳光照耀着城上的高楼,寒鸦飞向高高的城墙上。 原野何等萧条,放眼望去绵延百里。 当年的侯王们,此地曾是他们的长眠之所,坟茔众多。 如今只有那些小商贩,在正午时分倚靠着空荡的集市。 空有八尺身躯,穿着粗布短衣,饥饿得几乎要死。 想当年那些能兴国的辅佐之才,未被赏识时也是这般境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濠梁驿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路途的崎岖、原野的萧条、帝里的景象以及今昔人物的对比,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前几句写路途的艰难和到达帝里后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苍茫、宏伟的氛围。接着描述原野的萧条和当年侯王与今时负贩人的对比,凸显出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最后两句则以兴王佐未遇时的境遇自比,表达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情感。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富有感染力。

归有光

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