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朱良德寿五十

· 韩雍
去岁我当知命年,朱君寄我庆寿篇。今年朱君庆知命,越南万里心惓惓。 岂无一尊酒,可以奉寿筵。暮云春树空入望,无由缩地凭书传。 想当新正甫踰旬,祥光瑞气腾吴天。元宵尚隔三四日,君家堂上灯先悬。 倾城人喜初度好,车马杂沓来群仙。簪缨跄跄总名宦,韦布楚楚多英贤。 盖世文章列大轴,惊人诗句堆华笺。朱君见此深感悦,难兄友爱尤忻然。 自言我尝逢此日,我弟执礼心诚虔。今辰景好客又好,款留敢惜囊中钱。 大开天光云影亭,长筵广席罗芳鲜。主翁劝客客酬主,洞庭春酒来如泉。 谩爇沈檀引飞鹤,高烧绛蜡催鸣弦。歌悠扬,舞蹁跹,藏阄筹莫算,分韵诗重联。 捲帘笑看狐南星,似觉瑞彩光于前。寿徵已见心益喜,不惜醉倒先欹眠。 夜深酒阑客散归,又报有客来相连。送迎款洽累数日,里闾谁不称君贤。 玉雪子,贤比肩,爱尔同气心不偏,友恭之义能两全。 高风应使薄俗化,芳誉嬴得儒绅怜。安得天下同此风,坐看民俗如古先。 老我平生半游宦,每逢初度心悽然。何当归老葑溪头,与尔此日相周旋。 况尔昆仲寿绵延,方升之日方至川。西岭千秋不改色,蓝田百世常生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知命年:指五十岁。“知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惓惓(quán quán):恳切、忠诚的样子。 甫踰旬:刚过十天。“甫”,刚刚。“踰”,同“逾”,超过。 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指代高官。 跄跄(qiāng qiāng):形容走路有节奏的样子,这里表示有气度。 韦布:韦带布衣,指平民百姓。 楚楚:鲜明整齐的样子。 大轴:大幅的书画卷轴。 蹁跹(pián xiān):形容旋转舞蹈的样子。 藏阄(jiū):一种古代的游戏,将物品藏在盒中,让人猜测。 儒绅:指儒者和绅士。

翻译

去年我到了知命之年,朱君寄给我庆寿的诗篇。今年朱君迎来知命之年,在越南万里之遥,我的心充满恳切思念。 难道没有一杯酒,可以用来为寿宴庆祝。远望暮云春树,却无法缩地前行,只能凭借书信传递思念。 想来正值新年刚过十天,祥光瑞气升腾在吴地的天空。元宵佳节还隔三四日,你家堂上的灯已先悬挂起来。 全城的人都为你的初度之喜而高兴,车马纷杂,众多仙人般的宾客前来。达官贵人整齐有气度,平民百姓中也有许多英俊贤能之人。 盖世的文章陈列成大幅卷轴,惊人的诗句堆满华丽的纸笺。朱君见到这些深感喜悦,对兄长的友爱尤其感到欣喜。 自己说我曾逢此日,我弟弟执礼时心很虔诚。今辰风景好客人也好,我热情款待,怎会吝惜囊中钱财。 大大敞开天光云影亭,长长的筵席、广阔的席位上罗列着芳香的鲜美食物。主人劝客,客回敬主人,洞庭春酒如泉水般涌来。 随意点燃沈檀,引得飞鹤起舞,高高燃起绛蜡,催促着鸣弦之声。歌声悠扬,舞蹈翩跹,玩着藏阄的游戏,不计较输赢,分韵作诗,再次联句。 卷帘笑着看狐南星,似乎觉得祥瑞光彩就在眼前。看到长寿的征兆,心里更加欢喜,不惜醉倒先歪斜着睡去。 夜深酒尽客人散去回家,又报有客人接连而来。迎来送往,热情款待,累了数日,乡里谁不称赞你贤能。 玉雪子,和你一样贤能,喜爱你们兄弟同心不偏,友爱的情义能够两全。 高风应当使薄俗得到感化,美好的声誉赢得儒者和绅士的爱怜。怎能使天下都有这样的风尚,坐看民俗如同古代那样美好。 老来我平生多半在外地做官,每逢自己的生日心中就感到悲伤。何时能够回到葑溪头养老,与你在这一天相互往来。 何况你们兄弟寿命绵延,如同正在上升的太阳,如同奔涌的河流。西岭千秋不变色,蓝田百世常生烟。

赏析

这首诗是韩雍为朱良德庆祝五十岁生日而作,诗中充满了对朱良德的祝福和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风俗的向往。

诗的开头通过回忆去年自己过知命年时朱君的庆寿篇,引出今年为朱君庆寿的主题,表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接下来描述了朱君寿辰的喜庆场景,包括祥光瑞气、元宵将至、灯先悬挂、宾客纷至沓来等,展现出热闹非凡的氛围。诗中对宾客的描写,既有高官显贵,也有平民英贤,体现了朱君的广泛人脉和受人敬重。

诗中还提到了寿宴的丰盛和欢乐,如大开筵席、美酒如泉、歌舞升平、游戏赋诗等,充分展现了庆祝的热烈气氛。朱君对兄长的友爱以及兄弟之间的和睦也在诗中得到体现,作者对此表示赞赏和羡慕。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天下风俗美好的期望,以及自己对年老归乡、与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渴望。同时,也祝福朱良德兄弟寿命长久,福泽深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丰富的描写和抒情,将庆祝寿辰的欢乐与对友情、亲情、风俗的思考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