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赠蔡子毓

苍鹰白头人不识,群飞江海恣猛力。 霜毛爽飒滚雪飞,铁距撑挐绝惨黑。 侧目愁胡破远天,轧击左右凭胸臆。 狡兔未保深窟藏,大鹏遂失垂天翼。 姿雄往往受众猜,去傍鱼矶掠鳣鲫。 鳣鲫灭没泥滓中,百转千飞不得食。 吁嗟壮士亦如此,高牙大纛张边鄙。 上林羽猎竟何为,不搏匈奴搏虎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ì):放纵,无拘束。
  • 霜毛:指白色的羽毛。
  • 爽飒:形容矫健敏捷的样子。
  • 滚雪飞:形容苍鹰飞翔时羽毛如雪般翻滚。
  • 铁距:指苍鹰的爪子,像铁一样坚硬。
  • 撑挐(ná):伸展的样子。
  • 惨黑:颜色深黑。
  • 愁胡:指发愁的胡人,这里代指敌人。
  • 轧击:挤压攻击。
  • 胸臆:胸部,这里指内心的想法和意愿。
  • (zhān):一种大鱼。
  • (jì):鲫鱼。
  • 吁嗟(yù jiē):表示感慨、叹息。
  • 高牙大纛(dào):指大将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
  • 上林:古代宫苑,此处借指朝廷的狩猎活动。
  • 羽猎:帝王狩猎,射猎飞鸟。
  • (sì):古代一种像牛的野兽。

翻译

苍鹰已到白头却无人认识,群群飞翔在江海之上,肆意展现着它的威猛力量。它的白色羽毛矫健敏捷,如雪花翻滚般飞翔,铁一般的爪子伸展着,颜色深黑无比。它侧眼盯着远方的敌人,凭借着自己的内心意愿攻击左右的敌人。狡猾的兔子未能保证在深窟中躲藏安全,大鹏也因此失去了垂下的天翼。苍鹰姿态雄伟却常常受到众人的猜疑,只能去靠近鱼矶掠夺鳣鱼和鲫鱼。鳣鱼和鲫鱼在泥滓中潜藏消失,苍鹰百转千飞也难以得到食物。唉,壮士也如同这苍鹰一般,在边境张扬着声势显赫的大旗。朝廷的羽猎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去搏击匈奴却去搏击虎兕。

赏析

这首诗以苍鹰为喻,表达了对壮士的感慨。诗的前部分描绘了苍鹰的威猛形象和它在自然界中的遭遇,如“霜毛爽飒滚雪飞,铁距撑挐绝惨黑”,生动地展现了苍鹰的矫健和强大。然而,苍鹰却受到猜疑,难以获得应有的食物,暗示了壮士可能面临的困境。后部分则将苍鹰的遭遇与壮士相联系,“吁嗟壮士亦如此,高牙大纛张边鄙”,表达了对壮士在边境奋勇却未被充分重视的遗憾和不平。最后,诗人对朝廷的羽猎行为提出质疑,认为应该将力量用于抗击真正的敌人匈奴,而不是去搏击虎兕,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战略的思考和对时事的关注。整首诗寓意深刻,通过苍鹰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叹息。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