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长度甘士圣游石佛寺

石崖古佛依石搆,丈六金身传已旧。 庄严半现露两肩,璎珞斜悬文似绣。 两旁险磴列诸天,跨象乘狮据岩窦。 恒河沙数谁能名,百千万亿载无漏。 侧径盘桓到上头,攀援可出石佛后。 游人逐队嬉相从,前颠后堕迫常凑。 旋转何如蚁磨随,喧豗更似鼠穴斗。 蠹梁屼峗靡敢缘,飞削往往牵衣袖。 隙孔如堪任足扪,摩挲滑腻不能受。 欲退转视已怵魂,稍前首与膝相叩。 最苦形骸夙碍肥,却羡绝粒偏宜瘦。 余辄贾勇试先登,甘生后至超吾右。 长度须长数藉身,以手上拂如龙吼。 当险时呼一助予,平步却誇容吾骤。 咫尺翻函九折艰,远势恍接流云岫。 不因险阻易生愁,转觉幽怀缘逗遛。 尘路驱驰不暂停,稍暇偶过耽美昼。 共惊佛力广无边,怪象幻出非常觏。 何时浪迹学无生,诃林数诣持清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gòu):构造,建筑。
  • 丈六金身: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
  • 璎珞(yīng luò):用珠玉穿成的装饰物。
  • (dèng):石头台阶。
  • 诸天: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
  • 岩窦:岩石的洞穴。
  • 恒河沙数: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 无漏:佛教语,漏,为烦恼之异名。称涅槃境界为无漏,谓修持者断除烦恼,达到清净无染的境界。
  • 盘桓:徘徊;逗留。
  • 诸峰屼峗(wù wéi):高耸的样子。
  • (huī):撞击。

翻译

石崖上的古佛依着石头建造,传说这丈六金身由来已久。佛的庄严之相半现,露出两肩,身上的璎珞斜挂着,纹理如绣。两旁险峻的石级上排列着诸天众神,他们骑着象、乘着狮,占据着岩石洞穴。如同恒河里的沙粒那样众多,谁能一一叫出名字,百千万亿年都没有遗漏。沿着侧边的小路徘徊而上,可以到达石佛的后面。游人们一队队嬉笑地跟随,前面的人跌倒后面的人跟着摔倒,常常相互紧逼。人群旋转起来就像蚂蚁围着磨盘转动,喧闹的声音更像老鼠在洞穴里争斗。高耸的朽木不敢攀爬,陡峭的石壁削立,常常牵扯着衣袖。缝隙孔洞如果能够容下脚去踩踏,摩挲起来滑腻得让人无法忍受。想要后退转身看看,却已经感到心惊胆战,稍微往前,头就和膝盖相碰。最苦恼的是身体向来肥胖行动不便,倒是羡慕那些能够绝食而保持消瘦的人。我就鼓起勇气尝试先攀登,甘生后到却超过了我在我的右边。长度需要多次借助身体的力量,用手向上拂动如同龙吼一般。在危险的时候呼喊一声请人帮助我,平稳之后却夸耀自己能够从容快步前进。近在咫尺的地方却像经历九折般艰难,远处的形势恍惚连接着飘动的云朵和山峰。不因为艰难险阻而轻易忧愁,反而觉得这幽静的地方让人留恋。在尘世的道路上不停地奔走,稍有闲暇偶然路过此地,沉醉于这美好的白天。大家都惊叹佛的力量宽广无边,奇怪的景象变幻出现,非常罕见。什么时候能够像浪迹天涯的人一样学习无生之法,多次前往诃林寺持诵清静的咒语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同游石佛寺的经历和感受。诗中先写了石佛寺中佛像的庄严和周围的景象,然后详细描述了攀登过程中的艰难和众人的状态,如“旋转何如蚁磨随,喧豗更似鼠穴斗”,生动地表现了人群的拥挤和喧闹。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在攀登过程中的感受,如“欲退转视已怵魂,稍前首与膝相叩”,写出了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然而,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佛力的惊叹和对这一幽静之地的喜爱,“尘路驱驰不暂停,稍暇偶过耽美昼”,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对片刻宁静的珍惜。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游石佛寺的情景,既有对景象的描写,也有对内心感受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在这次游历中的丰富体验。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