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庚子:干支纪年法,用于纪年。
- 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 王公:此处指王姓的地方长官。
- 絺绤(chī xì):葛布的统称,葛之细者曰絺,粗者曰绤。
翻译
山月已经迷蒙,为何还不归去。单薄的葛布秋衣已无法阻挡寒冷,霜露沾湿了人的衣裳。蟾蜍(chán chú)肆意侵蚀着大地,乌鹊在寒冷中找不到栖息的树枝。 欢愉的时光太少让人愁苦,在外漂泊又所为何事呢。
赏析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中通过“山月既迷”“霜露沾衣”“蟾蜍蚀”“乌鹊寒”等景象,烘托出秋夜的寒冷和萧瑟,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清娱苦不足,羁栖欲何为”则表达了诗人对欢乐时光的渴望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思考。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