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候孟诚李都不至而回留此寄情
同年复同官,别久重相忆。
闻君北堂讣,使我增恻恻。
远来致生刍,兼之慰忧戚。
山头侧身望,十日未能即。
试问东来船,杳然无踪迹。
匍匐无计往,而且乏羽翼。
况奈心事牵,匆匆逼行色。
空须怅然归,欲候那可得。
莫嗔南风狂,莫怪江水逆。
古称会面难,何时此情释。
愿言节哀痛,终图报深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
- 北堂讣(fù):母亲去世的消息。北堂,古指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后以代称母亲。讣,报丧的文书,这里指死讯。
- 恻恻(cè cè):悲痛的样子。
- 生刍(chú):原意是新割的青草,后指吊祭的礼物。
- 杳然(yǎo rán):形容看不到踪影。
- 匍匐(pú fú):尽力。
- 行色: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
- 莫嗔(chēn):不要生气。嗔,发怒,生气。
- 深德:深厚的恩德。
翻译
我们是同年考中又做同官的人,分别久了就更加互相思念。 听说你母亲去世的消息,让我增添了许多悲痛。 我从远方赶来吊祭,并以此慰藉你的忧愁悲伤。 在山头侧身远望,十天了都没能到达。 试问东来的船只,却看不到一点踪迹。 我想尽办法前往,却又没有办法,而且也缺乏翅膀(没有办法快速到达)。 无奈心事牵绊,匆忙中又要出发赶路。 只能带着满心的怅然回去,想要等候也没办法做到了。 不要怪南风狂吹,不要怪江水逆行。 古人说见面很难,什么时候这种情感才能释怀呢。 希望你能节制哀痛,最终能报答这份深厚的恩德。
赏析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未能如期相见的遗憾。诗中先述说了对同年同官的朋友的思念,以及得知朋友母亲去世后的悲痛之情。接着描述了自己试图前往却未能成功的无奈,体现了现实的阻碍和内心的焦虑。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见面难的感慨,并希望朋友能够节制哀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期望能够有所回报。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各种情境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
韩雍的其他作品
- 《 广东行台之西池有并头莲今夏大发比旧迥异诗以纪之 》 —— [ 明 ] 韩雍
- 《 次韵再答罗宪副六首 》 —— [ 明 ] 韩雍
- 《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其二 震泽秋蟾 》 —— [ 明 ] 韩雍
- 《 成化七年冬户部主事李君士美奉玺书清财赋于两广廉而有为严而不苛贤声闻于朝即有员外郎之擢君感激益励凡两广二十郡之地冒暑雨冲瘴毒早夜兼程遍历无遗所至人不敢干以私而搜剔奸蠹无能隐蔽绳之以法仓庾肃清亦未尝执己见以及非辜诚才德兼优之君子可重也于其归赋诗送之兼致予意 》 —— [ 明 ] 韩雍
- 《 戊子岁正月二日游行台东园偶成 》 —— [ 明 ] 韩雍
- 《 次韵再答罗宪副六首 》 —— [ 明 ] 韩雍
- 《 秋日美峪至保安道中望居庸有感口占三绝 其一 》 —— [ 明 ] 韩雍
- 《 挽冯宪副乃尊 》 —— [ 明 ] 韩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