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琼林宴会:宋代以来,皇帝于琼林苑设宴款待新及第的进士,后泛指在礼部宴请新科进士的宴会。这里借指为官员送行的宴会。
- 宦辙:指仕宦之路,为官的经历。
- 循行:此处指巡视、巡查。
- 事功:功绩,事业上的成绩。
- 江右:指长江以西地区,古人以西为右,这里指江西一带。
- 声华:声誉和荣耀。
- 陈仲举:即陈蕃,字仲举,东汉时期名臣,以刚直不阿、志向高远著称。此处借指张方伯在江西一带有着很高的声誉。
- 岭南:指中国在五岭之南的地区和越南北部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及香港和澳门全境,以及湖南、福建、贵州、云南的一部分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以北地区。
- 风望:指声望、名望。
- 召康公:即召公奭(shì),西周宗室、大臣,曾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燕。这里借指张方伯在岭南地区享有很高的威望。
- 趋朝:上朝。
- 定儗(nǐ):一定,必定。
- 新宠:新受到皇帝的恩宠。
翻译
在为官员送行的宴会上结识了这位英雄,在他的为官之路上可以看到他的功绩。他在江西一带有着像陈仲举一样的声誉,在岭南地区有着像召康公一样的威望。上朝之后必定会承蒙新的恩宠,报效国家应当竭尽全力尽显忠诚。只有我在为时事担忧时却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奏效,望着海天万里,思绪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诗是韩雍为张方伯廷玺荣满送行时所写。诗的首联通过“琼林宴会”交代了送行的场合,并肯定了张方伯的功绩。颔联运用典故,将张方伯在江右和岭南的声望与历史上的名臣相媲美,凸显了他的不凡。颈联表达了对张方伯入朝受宠并尽忠报国的期望。尾联则抒发了诗人自己对时事的忧虑以及对张方伯的思念和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既赞扬了张方伯的品德和功绩,又表达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