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

· 钟芳
带月徐过白玉桥,佩环声里听云璈。 朝宗在处歌尧舜,补衮何功愧稷皋。 风动百蛮鞮鞻合,瑞呈阿阁凤凰巢。 圣心望道犹如渴,东殿时闻集俊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áo):古代的一种乐器。
  • 朝宗:原指诸侯朝见天子,这里借指臣子朝见君主。
  • 尧舜:尧和舜,这里代指圣明的君主。
  • 补衮: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这里指尽忠职守辅佐君王。
  • 稷皋:稷和皋陶(yáo)。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尧舜时的农官;皋陶是舜时的司法官。后稷和皋陶都是古代的贤臣。
  • :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鞮鞻(dī lóu):古代少数民族的音乐。
  • :祥瑞。
  • 阿阁:四面都有檐溜的楼阁。
  • 俊髦(máo):才智杰出之士。

翻译

我带着月色缓缓走过白玉桥,在佩环的清脆声响中听到云璈奏出的美妙乐音。臣子们在朝堂上歌颂着圣明的君主,我惭愧自己在辅佐君王上未能像稷和皋陶那样有卓著的功绩。风吹动时,四方少数民族的音乐相融合,祥瑞之兆呈现在阿阁的凤凰巢中。圣明的君主追求治国之道的心情如同口渴的人渴望水一样急切,时常在东殿召集才智杰出之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朝时的情景和氛围,以及诗人对君主的期望和自己的责任感。诗的首联通过描写诗人在月色中走过白玉桥,听到佩环声和云璈之音,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颔联表达了臣子们对君主的歌颂以及诗人对自己未能有更大功绩的愧疚之情,体现了诗人的忠诚和自省。颈联描述了风动时少数民族音乐融合的景象以及祥瑞之兆的出现,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民族团结。尾联则强调了君主对治国之道的渴望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展现了君主的积极进取和明智之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早朝的庄严隆重,又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君主的关切之情。

钟芳

明广东崖州人,改籍琼山,字仲实。正德三年进士。嘉靖中累官至户部右侍郎。有《皇极经世图赞》、《续古今纪要》、《崖志略》、《钟筠溪家藏集》。 ► 6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