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舜谟赵允书高德公三子晚过因谈诗法漫赋长歌兼述别意
注释
- 峨冠(é guān):高冠。
- 野服:村野平民服装。
- 聒(guō):声音吵闹,使人厌烦。
- 跻(jī):登,上升。
- 羸(léi):瘦弱。
- 筑台:指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典故。
- 凤城:京都的美称。
- 杖藜(zhàng lí):拐杖。
- 萧散:潇洒闲适。
- 歘(xū):快速。
翻译
戴着高冠穿着村野平民服装,气质非凡,相对而坐谈论诗歌一整天。 努力搜寻如东海宝珠般的妙句,诗法如西方天龙象般变化多样。 楚地的猿猴胡乱吵闹,夜晚昏暗,谁能倾听湘妃弹奏的瑶瑟之音。 想要创作出高古的格调是可以达到的,诗作之声美好,能在太行山以西引起震动。 不要刻意模仿杜甫就能自然神似,深夜梦中仿佛落在浣花溪边。 江水连通鱼腹山毫无阻隔,月光照耀峨眉山路途不会迷失。 醒来后归家的思绪等待着晨鸡报晓,春草还未生长,瘦弱的马嘶鸣着。 用黄金筑台是战国时的手段,何必像郭隗(wěi)那样立志要与齐国相比。 京都花开时兴致更加高远,北岳的神灵迎接拄着拐杖的人。 攀着藤萝穿着木屐十分潇洒闲适,用笔扫过层层山崖,无数笔管都写秃了。 气势横亘大漠使雕都无法飞起,声音响彻空林使虎都应该停止吼叫。 穿着荷叶般的衣服独立在最高峰,年老的身体想要成仙已不在乎寒冷或温暖。 想要洗净兵器怎能牵引天河之水,北方的单于近来也快要降服了。 还想着与朋友们共同举杯离别,燕赵之地广阔,目光都难以望尽。 壮怀激烈,迅速乘风而起,如同若木和扶桑就在眼前。 将来相见再次握手,难道会羡慕征南的矍铄老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谈诗论道的情景,以及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东海宝珠”“西天龙象”“楚猿”“湘妃鼓瑶瑟”“黄金筑台”等,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诗人表达了对创作出高古格调诗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