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明宫行
注释
- 玄明宫:特定的宫殿名称。
- 萋草:(qī cǎo),茂盛的草。
- 昃:(zè),太阳偏西。
- 刘瑾:明朝正德年间的权宦。
- 斧扆:(fǔ yǐ),古代帝王朝堂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具,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其上有斧形图案,故名。这里指代皇帝的朝堂。
- 戚里: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借指外戚。
- 论思:议论、思考,指朝中大臣进谏皇帝的行为。
- 左顺门:明代紫禁城内宫城的一座宫门。
- 金貂:汉代侍从官员的冠饰,借指侍从贵臣。
- 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 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
- 侯王:诸侯与王侯,泛指显贵者。
- 陇树:墓地的树木。
- 婧雎:(zì suī),放纵骄横。
翻译
在长安城的东门外为客人送行,这时正是杨柳飘飞的早春时节。 在玄明宫前下马的时候,只见一片烟雾迷蒙,到处是茂盛的杂草。 宫中的道士邀请我进入宫内,素果清茶招待着我,时间还没到太阳偏西。 白河往东流去,楚城在西边,看着湖山景色,我不禁连连叹息。 正德三年和四年,刘瑾在皇帝面前专权。 可怜皇帝把他当作心腹,即使有像古代贤臣那样的人,也无法与刘瑾相比。 朝廷中多是外戚的恩宠,大臣们进谏皇帝的行为不再受到尊重。 众多官员都往东边的河流下游去了,各种政务全都归到了左顺门处理。 刘瑾震主倾朝却不自知,他认为自己能够回天转日,别人也对他的权势没有怀疑。 那些受恩的贵臣们满座都是,穿朱绂的官员们在朝堂上颂德。 反而嫌弃仇士良、李辅国的荣耀浅薄,嘲笑曹操的意气卑微。 刘瑾谋求生路却笨拙,还谋划着死亡,更是建起玄明宫作为自己的葬身之地。 那些豪门贵族的宅第都比不上玄明宫,阴山的将相们也无法与之相比。 从西山挖来的土石几乎要把山摧垮,从南国运来的栋梁需要万头牛来拉。 高大的楼阁平对着皇宫的高处,假山下指向凤城的角落。 珍贵的花草平常就能得到,万户千门依次敞开。 千门万户中谁能与之相比,玄明宫被推为第一。 常常想着把武器埋藏起来,却不明白铜驼会生长出荆棘。 自古以来,威权都不会长久,皇帝一怒,罪人就会被收押。 有几人在烈焰中化为灰烬,很快权势就像冰山融化成水流一样消逝。 冰山烈焰的事情都已过去,座位前的门客也都渐渐稀少。 不久后蔓草缠绕着枯骨,优美的墓地属于那些道士。 宫门掩着的宫河长达十里,山中藏着的墓地树木有一千行。 古今谁能长存于三尺土下,奸雄们空自忙碌了百年。 春风吹来时有客人偶尔双双进入,寒食节时又有谁来奠一杯酒呢? 卧牛不能回到山岗的形势,怨鹤只能空闻绕着夕阳悲鸣。 夕阳西下,鹤归迟暮,却想起玄明宫全盛的时候。 千人举杵万人应和,建造了九仞高的台和十仞深的池。 雨露霜霾都随他的喜怒而定,层青丹碧难道是什么珍贵奇异的东西吗? 万民疲惫不堪,大臣们都不敢出声,四海百姓离心,皇帝却不知道。 从来偏重权势的人都会有忧患,自古以来末流之辈难以阻挡。 东京政事因为三公的缺失而混乱,宦官专权带来的灾祸尤其严重。 正统年间王振专权的时候,前朝的李广也肆意骄横。 如今不只是刘瑾权势盛,皇帝身边的情况又怎能知晓呢。 依靠神社难以像以前那样受尊崇,拿起刀就一定要割下去,谁能停止呢。 三个洞穴怎能穷尽皇帝身边的奸人,各种政务又怎能都归司礼监管呢。 拯救错误、扶持正道本来就不同,只有更换政策才能成功。 期望圣明的君主能思考以前的事情,不要让玄明宫成为另一个悲剧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诗以玄明宫为背景,深刻地揭露了明朝正德年间刘瑾专权的黑暗现实。诗中通过描绘玄明宫的奢华、刘瑾的权势以及其最终的下场,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
诗的开头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为下文描写玄明宫的情景做铺垫。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宫中道士的邀请以及自己对湖山景色的叹息,暗示了对当时局势的担忧。
在描述刘瑾专权时,诗人用犀利的语言批判了皇帝的昏庸和刘瑾的跋扈。刘瑾自以为权势滔天,却不知威权不会长久,最终落得悲惨下场。诗中通过对比刘瑾的权势与他的结局,表达了对奸佞之臣的痛恨和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诗中还提到了玄明宫的奢华,以及万民的疲惫和四海的离心,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最后,诗人通过回顾历史上的宦官专权事件,呼吁圣明的君主能够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沉,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是对明朝正德年间黑暗政治的有力揭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