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自南宫下第还避倭往来无定居亲交少至独有一二同志时来问学

江乡卜筑又城皞,春去秋来似雁臣。 总是寂寥扬子宅,如何更有问奇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卜筑:择地建屋。(卜:bǔ,选择。筑:建造。)
  • 城皞(hào):城郭、外城。
  • 雁臣:古代逢秋到京城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 寂寥:寂静冷清。
  • 扬子宅:指扬雄的住宅,借指贫士的居处。

翻译

在江乡选地建造房屋又处于外城,春去秋来如同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那样奔波不定。总是住在寂静冷清如扬雄的宅子里,怎么还会有前来讨教问询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是归有光在丙辰年从南宫考试落第后,为躲避倭寇而居无定所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的无奈和孤独之感。首句描述了自己在江乡建屋却处于外城的情况,暗示了生活的不稳定。第二句用“雁臣”来比喻自己的奔波之状,增添了一种飘零之感。后两句则通过“寂寥扬子宅”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居所的冷清,以及难有问学之人的孤独心境。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传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内心感受。

归有光

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