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蹙(cù):收缩,紧迫。
- 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此处可能指侵扰边境的外敌。
- 竟岁:终年,整年。
- 屯:聚集,驻守。
- 羽书: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 吴门:古吴县城(今苏州市)的别称。
- 祁父什:《诗经·小雅》中有《祈父》篇,是周王的武士们抱怨司马祈父的诗。这里借指士兵们的哀怨之歌。
翻译
大海上波涛汹涌紧迫,外族敌人整年在此屯聚。军事文书传递到各个郡国,烽火接连传到了吴门。云彩凝结着残败士兵的气息,潮水增添了战争的血痕。因而唱起士兵们的哀怨之歌,悲伤流泪难以言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地战事的紧张和惨烈,以及诗人对此的悲痛和感慨。诗的首联通过“沧海洪波蹙”展现出局势的紧迫,“蛮夷竟岁屯”则说明了外敌的长期侵扰。颔联“羽书交郡国,烽火接吴门”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范围之广,消息传递的紧急。颈联“云结残兵气,潮添战血痕”以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云彩仿佛凝结着士兵们的疲惫和无奈,潮水似乎带着战争的血迹。尾联“因歌祁父什,流泪不堪论”则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悲痛和无奈,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