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口

· 钟芳
河之水,何漫漫。昔与淮相安,今溢淮南岸。淮流入江古未闻,河水一入江流浑。 清河之口渺无际,黄云浊浪相吐吞。河滨居民危岌岌,门基水齧无墙壁。 旧时官路已成河,旋结颓茅蔽风日。日食何能给烟爨,妻啼儿号常夜半。 相看朝夕难自保,流亡已遂惊鸟散。曾闻三白兆丰馀,水及故岸蝗为鱼。 徵之近岁两无应,飞蝗江北江南俱。蝗大发,害我禾。 水大至,荡我家。明年水至将奈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齧(niè):同“啮”,侵蚀。
  • 爨(cuàn):烧火煮饭。

翻译

河流的水,是多么的广阔啊。以前和淮河相安无事,如今却泛滥到淮南岸。淮河的水流入长江以前从未听说过,河水一旦进入长江,江水就变得浑浊。 清河口广阔无边,黄色的云与浑浊的浪相互吞吐。河边的居民处境危险,家门的地基被水侵蚀,连墙壁都没有了。 以前的官道已经变成了河流,只好匆忙搭建破旧的茅屋来遮蔽风雨。每天连做饭的烟火都难以保证,妻子啼哭孩子号叫常常在半夜。 相互看着,每天都难以保证自己的安全,流亡的人已经像受惊的鸟一样四散奔逃。曾听说冬天三次下雪是丰收的预兆,水退到原来的河岸,蝗虫变成鱼。 但近年来祈求这些都没有应验,飞蝗在江北江南都大量出现。蝗虫大量发生,损害我的庄稼。 大水大量涌来,冲毁我的家。明年大水再来该怎么办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河口地区河水泛滥、居民受灾的悲惨景象。诗中通过对河水泛滥的描述,如“河之水,何漫漫”“今溢淮南岸”“河水一入江流浑”等,展现了水灾的严重程度。同时,也详细描写了居民的苦难生活,“河滨居民危岌岌,门基水齧无墙壁”“日食何能给烟爨,妻啼儿号常夜半”,表现出他们生活的艰难和不安。诗中还提到了以前的一些美好期望,如“三白兆丰馀,水及故岸蝗为鱼”,但现实却是“徵之近岁两无应,飞蝗江北江南俱”,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人们的无奈和痛苦。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民生疾苦和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钟芳

明广东崖州人,改籍琼山,字仲实。正德三年进士。嘉靖中累官至户部右侍郎。有《皇极经世图赞》、《续古今纪要》、《崖志略》、《钟筠溪家藏集》。 ► 6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