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遁翁:指隐居的人。遁,(dùn),逃避,躲闪。
- 嚣俗:喧闹庸俗的世俗。嚣,(xiāo),喧哗。
- 鶠鹜:(yǎn wù),凤凰的别名,也指雁鸭类的水鸟。
- 鸣阳枝:在向阳的树枝上鸣叫,常用来象征吉祥或有才能的人得到施展的机会。
- 淇隈:淇水弯曲处。隈,(wēi),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 箦:(zé),竹席。
翻译
隐居的老者居住在山中,厌烦喧闹庸俗的世俗,在屋子周围栽种了上万竿竹子。藤制的床和木制的几案足以让人清雅地观赏,把诗书当作粮食,把竹子当作饱腹的食物。 竹子长成后不会成为雁鸭类水鸟的栖息之地,凤凰出现后就会在向阳的树枝上鸣叫。枝头白色的阳光照着稀疏翠绿的竹子,幽深的阴凉和野外的景色还很适宜。 您没有看到吗,淇水弯曲处就像用竹席铺着并歌颂着美好的品德,到现在那清廉的风气传播没有尽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环境和心境。诗人通过对遁翁居处的描写,展现了他对清净、高雅生活的追求。诗中以万竿竹环绕竹屋,体现了遁翁的高雅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书为粱竹为肉”形象地表达了诗书和竹子在遁翁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后面提到竹子不为鶠鹜栖,凤生则鸣阳枝,暗示了遁翁对高尚品质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以淇隈的清风传颂,寓意着美好品德和风气的传播。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