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驾

千步廊边集佩环,宝香红雾袭朝班。 天街风煖闻韶乐,仙仗云低识圣颜。 圭璧承休来五福,黄朱昭德列千蛮。 书生过计真迂腐,犹说虞廷尚克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步廊:宫廷前御街两侧的廊庑(wǔ,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
  • 佩环:古人所系的佩玉,后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饰。这里指官员的佩饰。
  • 宝香红雾:形容宫廷中焚烧香料产生的烟雾。
  • 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泛指朝廷官员。
  • 天街:京城中的街道。
  • (nuǎn):同“暖”。
  • 韶乐:相传为虞舜时的音乐。
  • 仙仗:皇帝的仪仗。
  • 圭璧: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或朝聘时所用的一种玉器。
  • 承休:承受吉庆。
  • 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 黄朱:“黄”指黄帝,“朱”指帝尧,这里借指古代圣君。
  • 昭德:显扬德化。
  • 虞廷:虞舜的朝廷,后以“虞廷”为歌颂朝廷之词。

翻译

在千步廊旁官员们的佩饰聚集在一起,珍贵的香料燃烧产生的红雾笼罩着朝廷的官员们。京城的街道上春风温暖,传来了如韶乐般的美妙音乐,皇帝的仪仗如云般低垂,得以识得圣上的容颜。圭璧承载着吉祥,迎来五福,黄帝和帝尧的昭明德化使众多蛮夷部落归顺排列。书生的谋划实在是迂腐,还在说虞舜的朝廷尚且艰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盛大场面和朝廷的威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圣君的敬仰和对现实的一些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千步廊边的情景和宝香红雾,烘托出宫廷的庄严和神秘。第三、四句写天街的温暖和风以及听到的韶乐,还有看到的皇帝仪仗,进一步展现出皇帝的威严和神圣。第五、六句提到圭璧承休和黄朱昭德,强调了朝廷的吉祥和德化之效。最后两句则是作者的自我反思,认为书生的想法往往过于迂腐,即使是虞舜的朝廷也面临着诸多艰难。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宫廷的宏伟和作者的复杂情感。

韩邦奇

明陕西朝邑人,字汝节,号苑洛。正德三年进士,授吏部主事,进员外郎。以上疏论时政忤旨,谪平阳通判。迁浙江按察佥事。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诬陷,斥为民。嘉靖初,起复为山东参议。后屡起屡罢,终以南兵部尚书致仕。邦奇性刚直,治政严肃,自奉节俭。一生好学不倦,经子史及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之书无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学启蒙意见》、《禹贡详略》、《苑洛志乐》、《洪范图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