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

中岁苦离别,托心常不移。 胡为双鸿鹄,誓志东南飞。 鸿飞岂不高,望者徒为劳。 将适芙蓉沼,复往幽兰皋。 霜雪久零落,背上无馀毛。 常恐罾缴密,哀怨徒嗷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岁:中年。
  • 胡为:何为,为什么。
  • 鸿鹄(hóng hú):即天鹅,古人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芙蓉沼:生长着芙蓉的池塘。
  • 幽兰皋:长着幽兰的水边高地。
  • 罾缴(zēng zhuó):一种捕鸟的网。

翻译

人到中年苦于离别,我托付真心常常不会改变。为什么我们像两只天鹅,发誓立志向东南飞去。天鹅飞翔难道不高吗,观望的人也只是徒然劳累。将要前往芙蓉池塘,又要前往幽兰生长的水边高地。霜雪长久地飘落,背上没有多余的羽毛。常常担心那密布的捕鸟网,只能徒然地哀怨鸣叫。

赏析

这首诗以鸟喻人,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即使到了中年,对待感情依然坚定。接着以鸿鹄自比,表现出追求理想的决心,但同时也意识到前行的道路充满困难,观望者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艰辛。后面描述了鸟儿飞行的目的地,以及它们在恶劣环境下的艰难生存状况,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坎坷。最后提到对密布的陷阱(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危险)的担忧,以及只能哀怨却无法改变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对鸟儿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