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康庄马太史游浮丘诗

高望丹霞兮似绚,薰风穆如兮轻扇。引绛节兮徘徊,想仙人兮隐见。 丘之北兮散平畴,丘之南兮俯壑流。惟丹井兮安在,将炼灶兮来求。 太史观风兮远举,翩独适兮谁侣。问洞庭兮潇湘,溯三江兮沅渚。 踰岭兮逍遥,倚风流兮激洞箫。索梅花于檐角,探丛桂于山椒。 将浮丘之足耦,岂葛洪之果遥。若有人兮校天禄,藜光夜夜兮烂龙烛。 通姓字兮金闺,嚼紫芝兮漱寒玉。椿既扬兮荆亦荣,挹茎露兮步蓬瀛。 纵奇观兮天外,控鹤辔兮云軿。信幽兰兮味合,呼众凤兮嘤鸣。 桂醑兮兰杓,藉芳茵兮腾羽爵。妙藻兮玄文,清词兮善谑。 映丽锦于花光,寄灵思于丹阁。曲水兮觞浮,兰亭嗣兮风流。 伟仙槎之骤至,足胜事乎千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霞:红霞。
  • 薰风:和暖的风。
  • 绛节:红色的符节。
  • 穆如:和畅美好貌。
  • 壑流:山谷中的溪流。
  • 丹井:炼丹取水的井。
  • 太史:官名,这里指马太史。
  • 观风:观察民情风俗,这里有游历之意。
  • 潇湘:潇水和湘水,代指湖南地区。
  • :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 三江:有多说,这里可能泛指长江的一些支流。
  • 沅渚:沅江中的小块陆地。
  • 山椒:山顶。
  • :匹敌,相对。
  • 醑(xǔ):美酒。
  • 杓(sháo):舀酒的器具。
  • 羽爵:古代一种酒器。

翻译

远望那红霞啊绚烂多彩,和暖的风轻轻吹拂就像轻柔的扇子。引领着红色的符节啊徘徊不定,想象着仙人啊若隐若现。

浮丘山的北边啊是广阔平坦的田地,浮丘山的南边啊是俯瞰着山谷溪流的地方。那炼丹的水井啊在哪里呢,将要寻找那炼丹的炉灶啊。

马太史游历观察风俗啊远行,轻快地独自前往啊谁是他的伴侣。询问那洞庭啊和潇湘,沿着三江啊前往沅渚。

翻过山岭啊逍遥自在,依靠着清风啊吹奏激昂的洞箫。在屋檐角落寻找梅花,在山顶探寻丛生的桂树。

想要与浮丘山的美景相匹敌,难道葛洪的仙道果真遥远吗。如果有那样一个人在宫廷校勘典籍,夜晚藜杖的光芒啊灿烂如龙烛。

在宫廷中通报姓名啊,咀嚼着紫灵芝啊漱口的是寒玉般的泉水。椿树已经茂盛啊荆棘也繁荣,舀取树茎上的露水啊迈向蓬莱仙境。

纵使奇观在天外,驾驭着仙鹤的缰绳啊乘坐着云车。相信那幽兰的气味相契合,呼唤众多的凤凰啊发出嘤嘤的鸣声。

用桂酒啊和兰杓,依靠着芳香的草地啊举起羽爵。美妙的辞藻啊玄妙的文章,清新的词句啊善于戏谑。

映衬着美丽的锦缎在花光之中,将灵动的思绪寄托在丹阁之上。弯曲的水流啊酒杯漂浮,兰亭的后继啊是这般风流。

神奇的仙船突然到来,足以成就胜过千秋的盛事。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华丽的语言,描绘了马太史游览浮丘山的情景以及对仙境的向往。诗中先写了浮丘山的景色,如丹霞、薰风、平畴、壑流等,营造出一种美好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描述了马太史的游历行踪,以及他在山中的探寻和追求,如寻找丹井、炼灶,欣赏梅花、桂树等,表现出他对仙道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还提到了一些与仙境、修仙相关的意象,如仙人、丹井、葛洪等,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最后,诗人通过对美酒、妙藻、灵思等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高雅的艺术氛围和风流的情趣。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瑰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