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镇虏台宴诸将

戈戟丛中玳宴开。正同诸将捉生回。十年高卧希夷峡,此日还登镇虏台。 长剑舞,巨觥催。帐前金鼓震风雷。李陵碑外天骄遁,遥见旌旗报捷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玳宴:玳瑁筵,豪华、珍贵的宴席。(“玳”,读音:dài)
  • 捉生:捉俘虏。
  • 高卧:指隐居不仕。
  • 希夷峡:地名,此处指隐居之地。
  • 巨觥:大酒杯。(“觥”,读音:gōng)
  • 李陵碑:位于今山西省境内,此处在诗中泛指边疆。
  • 天骄: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某些北方强盛的民族或其君主。

翻译

在兵器林立之中,豪华的宴席开场了。正如同各位将领捉俘虏归来。十年隐居在希夷峡,今日登上了镇虏台。

长剑挥舞,大酒杯频频相催。营帐前的金鼓声响如风雷。在李陵碑外,北方的敌寇逃窜了,远远地望见旌旗飘扬,传来捷报。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将领们胜利归来后设宴欢庆的场景,充满了豪迈与激昂的情绪。上阕先写宴席在兵器丛中开设,暗示战争的氛围,然后提到将领们的胜利归来以及自己曾经的隐居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了如今的荣耀。下阕通过描写长剑舞动、大杯饮酒以及金鼓震响,进一步烘托出热烈的气氛,最后以敌军逃窜、捷报传来作结,展现了胜利的喜悦。整首词气势磅礴,语言简练,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战功,以及作者对胜利的赞美之情。

韩邦奇

明陕西朝邑人,字汝节,号苑洛。正德三年进士,授吏部主事,进员外郎。以上疏论时政忤旨,谪平阳通判。迁浙江按察佥事。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诬陷,斥为民。嘉靖初,起复为山东参议。后屡起屡罢,终以南兵部尚书致仕。邦奇性刚直,治政严肃,自奉节俭。一生好学不倦,经子史及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之书无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学启蒙意见》、《禹贡详略》、《苑洛志乐》、《洪范图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