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山人子充游云中

· 谢榛
春寒揽貂裘,蹀躞驱紫骝。问君去何许,云是塞门游。 丈夫安肯栖故丘,北向龙沙天尽头。苏武城头积雪满,李陵台上孤云愁。 二子杳然不可见,神交千古心悠悠。眼前陈迹增感慨,弹铗悲歌回素秋。 燕然之山忽改色,金河之水翻倒流。风吹大荒落日惨,胡雁惊飞不复留。 此时踟蹰多隐忧,百年意气怀朋俦。独自磨崖题赋罢,还来共醉长安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蹀躞(dié xiè):小步走路的样子。
  • 塞门:边关。
  • 故丘:故乡。
  • 龙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 弹铗(jiá):弹击剑把。铗,剑柄。

翻译

春寒时节,披上貂裘,小步前行,驱赶着紫色的骏马。问你要去往何处,回答说要去边关游历。 大丈夫怎肯留恋故乡,要向北前往沙漠的尽头。苏武坚守的城头上积雪满满,李陵所登的台上只有孤独的云彩带着忧愁。 这两位古人已经消失不见,只能在精神上与他们神交,心中情思悠悠。眼前的古迹增添了许多感慨,弹着剑把悲歌一曲,回到这清冷的秋天。 燕然山忽然改变了颜色,金河的水似乎也倒流了。大风吹过广阔的荒原,落日显得凄惨,胡雁受惊飞起,不再停留。 此时心中犹豫不决,有着许多隐忧,怀着百年的意气,怀念着朋友们。独自在山崖上题完诗赋后,还要回来与朋友们一同在长安楼里畅饮沉醉。

赏析

这首诗以送友人为主题,描绘了友人前往边关游历的情景,以及诗人对历史古迹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对春寒、貂裘、紫骝等形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出行的氛围。接着提到丈夫不愿安于故乡,要去北方的沙漠尽头,体现出一种追求和抱负。诗中借用苏武和李陵的故事,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悲壮的情绪。对燕然山、金河等自然景观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氛围。最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再次相聚的愿望。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将历史与现实、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