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亲友赠别十九首

草堂无事只科头,谁遣膏车赋远游。 开径转应怜仲蔚,轻舟难复似王猷。 因耽薄禄居频卜,久识微名世共浮。 明到蓟城春未晚,与谁觞咏散乡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这里指不拘礼法的样子。
  • 膏车:在车轴上涂抹油脂,指准备车子出行。(膏,gāo)
  • 赋远游:去远方游历。
  • 开径:开辟小路。此处指隐居。
  • 仲蔚:指张仲蔚,是古代的隐士。
  • 王猷:指王徽之,字子猷。他曾雪夜乘舟访戴逵,到门口却又返回,称“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 :沉溺,喜好过度。
  • 薄禄:微薄的俸禄。
  • 蓟城:古代的地名,在今北京市一带。(蓟,jì)

翻译

我在草堂中悠闲自在,没什么事做,只是不拘礼法地待着,是谁让我准备车子去远方游历呢? 开辟隐居的路径,我转而怜惜起仲蔚来,而轻便的小船难以再像王猷那样随性自在地出行了。 因为贪恋那微薄的俸禄,我频繁地占卜居处,时间久了,我这微末的名声也被世人所熟知并轻视。 等到了蓟城的时候,春天应该还没有过去,我又能和谁一起饮酒赋诗来排解我的乡愁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复杂情感。首联描述了自己原本在草堂中闲适的生活,却要被安排远行,流露出一丝无奈。颔联通过提及仲蔚和王猷,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出行的感慨。颈联则说明了自己因微薄俸禄而频繁迁徙,且名声也不过是浮名,透露出一种对现状的不满和自嘲。尾联想到到达蓟城后的情景,不知能与谁一同排解乡愁,增添了一份孤独和迷茫。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细腻,用典自然,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展现出来。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