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冢歌

· 刘崧
富田筑城令期急,创起高围防外敌。南山有石采凿难,尽掘坟茔取砖甓。 千夫万卒腾山丘,大斧长镵隳墓头。子孙饮泣草间望,白骨纵横谁敢收。 高标木牌书姓字,只禁文家旧坟地。将军为生不顾死,十日四门要城起。 石累累,城矗矗,昔锢黄泉深,今见白日速。城中人欢,城外鬼哭。 哭声寄语城中人,尔移我居当作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甓(pì):砖。
  • 镵(chán):一种掘土工具。
  • 隳(huī):毁坏。
  • 茔(yíng):坟墓。

翻译

富有的人修筑城墙,命令限期紧急完成,建起高大的围墙来防御外敌。南山的石头开采困难,就把坟墓全部挖开,拿里面的砖来用。 成千上万的人奔上山丘,用大斧和长镵毁坏坟墓的头部。子孙们在草丛中哭泣着观望,遍地的白骨纵横交错,谁敢去收殓呢。 高高地树立木牌,写上姓氏,只禁止挖掘文家的旧坟地。将军为了求生不顾死亡,十天之内要在四座城门建起城墙。 石头堆积成山,城墙高高矗立。以前被禁锢在黄泉之下的(死者)很深沉安宁,如今这么快就被暴露在白日之下。城里的人欢喜,城外面的鬼魂哭泣。 哭泣的声音寄语城里的人,你们把我的居所移走,(那)我们就当作邻居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为了筑城而挖掘坟墓取砖的悲惨场景。诗中通过对富人们急令筑城、民众被迫掘坟取砖、子孙悲泣、白骨纵横等情景的描写,展现了筑城工程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对死者的不敬。同时,“城中人欢,城外鬼哭”的对比,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这种行为的残忍和不公。最后,城外鬼魂的寄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事件的悲剧性。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