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牛熙百猿图歌
石崖盘空截飞岚,万木丛薄秋风酣。
野猿呼群出山南,什什伍伍旁交参。
黑毛黄毳长毵毵,白面碧眼很以耽。
联拳踯躅睨且含,接足照影垂虚潭。
去君相逐聚若谈,背侧俯仰意各贪。
或行或据或引探,抱者六七悬者三。
攀枝挟蔓缘松楠,危不畏险乃所湛。
蜀门峡阴云水涵,啼霜叫月客不甘。
三声已觉生忧惔,如此三百宁能堪。
嗟哉牛熙笔如锬,苦心貌此何精覃。
瑶池飘忽空八骖,君子所化乃不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盘空:盘旋于高空。
- 飞岚(lán):飘动的山林雾气。
- 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 什什伍伍:指众多的样子。
- 毵毵(sān sān):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
- 很以耽:非常贪恋的样子。
- 联拳:屈曲貌。
- 踯躅(zhí zhú):以足击地,顿足。
- 睨(nì):斜视。
- 含:神情之中所含的意味。
- 虚潭:清澈平静的水潭。
- 湛(dān):欢乐。
- 涵(hán):包容,包含。
- 惔(tán):火烧。
- 锬(tán):长矛。
- 精覃(qín):深入钻研。
翻译
石崖高高盘旋在天空中截断飘动的雾气,万木在秋风中茂盛生长。野猿呼喊着群体从山的南面出来,众多的猿猴相互交错在一起。它们黑毛黄绒长长的,白色的面孔碧绿的眼睛,看上去非常贪恋。它们有的屈曲着身子,有的顿足,有的斜视且神情中蕴含着各种意味,它们脚挨着脚在清澈的水潭中照着自己的影子。它们相互追逐聚集在一起像是在交谈,背侧俯仰,各自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欲望。有的行走,有的站立,有的牵引探寻,抱着的有六七个,悬挂着的有三个。它们攀着树枝,挟着藤蔓,沿着松树和楠树攀爬,身处危险之地却不畏惧,反而以此为乐。蜀地门峡阴云密布,江水包容着水汽,猿猴在那里啼叫霜月,旅客听了心中不快。听到三声猿啼就已经觉得心生忧愁,像这样的啼叫三百声怎能忍受。哎呀,牛熙的画笔就像长矛一样锐利,苦心描绘这幅画面是多么的深入精细啊。就像瑶池上飘忽的八匹骏马,君子被其感化也不会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牛熙所画的百猿图。诗的开头通过对石崖、飞岚、秋风、万木的描写,为猿猴的出现营造了一个宏大的背景。接着详细地刻画了猿猴的外貌特征、动作神态以及它们在山林中的活动,如“联拳踯躅睨且含,接足照影垂虚潭”“或行或据或引探,抱者六七悬者三”,生动地展现了猿猴的多样性和活泼性。诗中还提到了蜀门峡的环境以及猿猴的啼叫给人带来的感受,进一步烘托出画面的氛围。最后,诗人对牛熙的绘画技艺表示了赞叹,认为他的画笔如长矛般锐利,描绘得深入精细。整首诗意境丰富,既描绘了百猿图的生动画面,又传达了诗人对画作的欣赏和对自然的感受。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夏月游殊山寺登圆通阁和子彦弟开字韵 》 —— [ 明 ] 刘崧
- 《 送尧举监税赴进贤 》 —— [ 明 ] 刘崧
- 《 雨坐读史记忆子中兄茆堂已开北渠赋此奉呈三绝 》 —— [ 明 ] 刘崧
- 《 匡山砦中奉和梅南刘府推韵呈公望杨主簿 》 —— [ 明 ] 刘崧
- 《 题生色海棠 》 —— [ 明 ] 刘崧
- 《 题泰华春云图 》 —— [ 明 ] 刘崧
- 《 偶阅胡思斋诗追忆故友范实夫李子翀 》 —— [ 明 ] 刘崧
- 《 出赵村闸为魏鉴题墨梅一首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