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金精山寄赠王使君

· 刘崧
金精之山高入云,丹崖黑石相纠纷。 灵泉千尺天上落,仙乐缥缈空中闻。 我昔南游出其下,池上莲花已堪把。 使君访古此寻幽,洞口云萝系骢马。 激清流,坐高林,排白石,鸣清琴。 石以拟君之壮节,泉以比君之素心。 爱而不见心恻恻,云岑历乱烟波深。 题诗远向山中去,木鹤西飞凭寄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精山:山名。
  • 纠纷:交错杂乱的样子。
  • 南游:到南方游玩。
  • :握,抓住。
  • 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王使君。
  • 寻幽:寻求幽胜。
  • 云萝:藤萝。
  • 骢(cōng)马:青白色的马。
  • 恻(cè)恻:悲痛,忧伤。
  • 云岑(cén):云雾缭绕的山峰。
  • 历乱:杂乱,错杂。

翻译

金精山高耸入云,红色的山崖和黑色的石头交错杂乱。 千尺灵泉仿佛从天上落下,缥缈的仙乐在半空中听闻。 我昔日往南游历经过山下,池中的莲花已经可以采摘。 使君探访古迹到此寻幽,洞口的藤萝系着青白色的马。 激荡着清澈的溪流,坐在高大的树林中,排列着白色的石头,弹奏着清雅的琴音。 用石头来比拟您的雄壮气节,用泉水来比喻您的纯洁心灵。 心中喜爱却不能相见,心中感到悲痛忧伤,云雾缭绕的山峰错杂,烟波浩渺深沉。 题写这首诗远远地送往山中,希望木鹤向西飞去能传递我的音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精山的雄伟壮丽和清幽神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王使君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金精山的高度和山石的描写,展现出其雄伟的气势。接着,诗人描写了灵泉和仙乐,增添了山中的神秘氛围。然后,诗人回忆自己曾南游至此,看到池上莲花可采的情景,为下文写使君的到来做铺垫。使君的到来,使这片幽静之地更具意义。诗人在山中激清流、坐高林、排白石、鸣清琴,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烘托出山中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诗人用石和泉分别比拟使君的壮节和素心,表达了对使君的赞美。然而,诗人心中喜爱使君却不能相见,因此感到忧伤,最后通过题诗寄情,希望能传递自己的思念。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将山水之美与人文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