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夏仲寅

· 刘崧
宜春才子清时望,精神峭紧才疏放。 野服不游城市间,扁舟秖在江湖上。 往年访我珠林湾,草屋榛溪相往还。 是时八月十五夜,明月东上仙槎山。 君船政系湾头树,玉瓶双倒金陵酒。 满洲风露听歌呼,水面寒光碎星斗。 别来鸿燕邈相疏,宋郎忽寄云中书。 碧笺丽句细作字,秋水掩冉生芙蕖。 东南转战几千里,白云在山招不起。 使者空寻颜阖庐,神仙还入东吴市。 今年五月劳远寻,快阁矶头江水深。 手持轻箑忽赠我,使我披拂清烦襟。 如何相逢即相别,回首音尘忽超越。 松桂早已见清贞,云月何由比高洁。 知君惯作汗漫游,扬帆鼓枻春江流。 重湖烟雨葭菼绿,我亦飘飖随白鸥。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秖(zhǐ):同“祇”,仅仅,只。
  • 榛(zhēn):丛生的树木。
  • 槎(chá):木筏。
  • 邈(miǎo):遥远。
  • 掩冉(yǎn rǎn):柔弱貌。
  • 箑(shà):扇子。
  • 枻(yì):船桨。

翻译

宜春的才子在清明盛世时享有很高的声望,精神俊朗峭拔而才思不被拘束地奔放展现。他身穿村野之人的衣服,不在城市里游走,只乘坐小船漂泊在江湖之上。

往年他来拜访我在珠林湾,我们在草屋和遍布榛树的溪流间相互往来。那时是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从东方升起,照耀着仙槎山。

他的船正好系在湾头的树上,拿出玉瓶,双双倒下金陵酒。满是秋露的风里,我们听着歌大声呼喊,水面上寒冷的月光映照着,光芒细碎如星斗。

分别之后,像大雁和燕子般距离遥远、联系稀少,宋郎忽然寄来书信写在有云纹的纸上。碧绿的信笺上字句优美细致,文字像秋天的水面上柔弱生长的芙蕖。

他在东南一带转战几千里,我在白云缭绕的山间邀请他,他也不来。使者白白地寻找像颜阖一样的他,而这位神仙般的人物却进入了东吴的城市中。

今年五月我不辞辛劳远行去寻找他,快阁矶头的江水很深。他手持轻巧的扇子忽然赠送给我,让我用来拂去烦恼,使胸怀清爽。

为何刚相逢就又分别,回头看时,那声音和踪迹忽然就远去了。松桂早已经显现出了它们的清正坚贞,然而云月又怎能比得上他的高洁呢。

知道你习惯了漫无边际地遨游,扬帆划桨在春江中漂流。重重湖面上烟雾迷蒙,葭菼一片翠绿,我也如飘摇的白鸥一样自由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夏仲寅的,描绘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和对夏仲寅的赞美。诗中通过对夏仲寅的形象、行踪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夏仲寅的才华、个性和作者对他的深厚情谊。

诗的开头描绘了夏仲寅的清望和疏放的个性,为后文的叙述奠定了基调。接着回忆了往年在珠林湾相聚的欢乐时光,明月、美酒、歌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随后描述了分别后的情景,以及今年五月的重逢和再次分别,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短暂的遗憾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还用松桂的清贞和云月的高洁来衬托夏仲寅的品质,最后表达了对夏仲寅自由自在生活的理解和祝福。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情感真挚,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