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顺流口寻归舟不见留寄旷伯逵

· 刘崧
居人惜离别,行子念归路。 牵衣苦徘徊,酬酢乃烦屡。 岂知风力便,徒侣惜迟暮。 孤帆竟先发,江永不可渡。 登高望前湾,欲往复回顾。 令我行踯躅,感君郁情愫。 去翼安可招,苍苍但昏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顺流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行子:出行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行”读音:xíng)
  • 酬酢(chóu zuò):主客相互敬酒,泛指交际应酬。
  • 徒侣:同伴。
  • 迟暮:本指黄昏,这里比喻晚年,也可指时光已晚。
  •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的样子。

翻译

居住在此的人珍惜别离之情,出行的我思念着回家的路途。 相互牵拉着衣服,苦苦地徘徊,应酬交际的话语说了很多遍。 哪里知道风势正好,同伴们可惜时间已经晚了。 那孤帆竟然先出发了,江水悠悠,无法渡过。 登上高处望向前方的水湾,想要去又不断回头看。 让我前行时徘徊不定,感受到您深厚的情意。 离去的船帆怎能召回,只看到一片苍茫的昏暗雾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顺流口寻归舟不见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归路的思念,以及因船先发行而无法渡江的遗憾和无奈。诗中通过“惜离别”“念归路”“苦徘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孤帆竟先发,江永不可渡”写出了诗人的失落,而“登高望前湾,欲往复回顾”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绪。最后“去翼安可招,苍苍但昏雾”以景结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怅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语言质朴,将诗人复杂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