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老杨翁挽诗

· 顾清
昔年同馆士,频岁泣霜风。 又接樗翁讣,其如洛社空。 行身汉阴叟,避世鹿门翁。 渐觉沧洲远,烟波日夜东。
拼音

所属合集

#荷花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ū):臭椿树。在这里代指年寿不长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词。
  • 洛社:指宋欧阳修等在洛阳时组织的诗社。后借指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
  • 汉阴叟:即汉阴老叟,指汉阴丈人。他不愿用机械代替繁重的劳动来提高功效,表现了他对传统劳动方式的坚持和对自然的尊重。后常用以泛指隐居不仕的人。
  • 鹿门翁:指东汉庞德公,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荆州刺史刘表数请他进府,皆不就。他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后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用鹿门翁代指隐士。

翻译

往昔同处书馆的士人们,连年在风霜中悲泣。 又接到杨翁离世的消息,这就如同文人聚会的地方变得空寂。 他的行为如同汉阴老叟,也是避世的鹿门翁那样的隐士。 渐渐觉得那沧海之洲越发遥远,烟波不分日夜地向东流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离世的哀悼之作。诗的开头通过“昔年同馆士,频岁泣霜风”,表达了对过去同窗友人相继离世的悲痛之情。“又接樗翁讣,其如洛社空”,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离去给诗人带来的冲击,以及文人雅集之地的冷清。“行身汉阴叟,避世鹿门翁”,将友人比作汉阴叟和鹿门翁,赞扬了他的隐士风范和高洁品性。最后“渐觉沧洲远,烟波日夜东”,描绘出一种悠远、苍茫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通过用典和象征的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