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梁生琴士

不见梁生每永叹,朅来为我援琴弹。 久逃东海羞秦帝,犹操南音戴楚冠。 明月未应投反暗,阳春自是和皆难。 扁舟将子偕容与,白尽芦花倚醉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朅来(qiè lái):去来,去的意思。
  • :执,拿。
  • 东海:这里借指隐居之地。
  • 羞秦帝:表示对秦朝统治的不满和不屑,借指不肯屈服于权贵。
  • 南音:指南方的音乐,常与高雅的文化艺术相关。
  • 戴楚冠:表示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不随波逐流。
  • 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

翻译

常常为见不到梁生而叹息,今日他来为我抚琴弹奏。 他长久隐居于东海之地,对秦朝的统治感到羞愤,依然操着南方的音乐,坚守着自己的楚地文化传统。 明月本不应投下反而暗淡的光芒,正如高雅的阳春之曲自然是难以应和的。 我将与你划着扁舟,悠闲自得地前行,看着芦花变白,在沉醉中欣赏这美景。

赏析

这首诗以梁生琴士为描写对象,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对其品格的敬仰。诗的首联通过表达对梁生到来并为自己弹琴的期待和喜悦,引出下文对梁生的描写。颔联中“久逃东海羞秦帝,犹操南音戴楚冠”,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梁生的高洁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体现了他不随波逐流、不屈服于权贵的品质。颈联则以明月和阳春之曲为喻,强调了梁生的独特和不凡,同时也暗示了他的孤独和不被理解。尾联描绘了作者与梁生一同乘舟赏景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梁生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传统文化的追求。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